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營救馮雪峰背后的故事【3】

秋石

2019年06月13日16: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著名學者包子衍先生在其《雪峰年譜》一書中也這樣闡述道:

(1942年)1月,毛澤東、陳雲等黨中央領導人在延安得知雪峰被囚於上饒集中營的消息后,立即電告在重慶的周恩來、董必武,請他們進行營救。

魯迅與馮雪峰兩家人合影曾同馮雪峰一起被囚禁在上饒集中營、同是被郭靜唐營救出獄的進步刊物《浙江婦女》主編林秋若,在其《不屈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記馮雪峰同志在上饒集中營》一文中寫道:

1943年,雪峰同志到了重慶……董必武同志告訴雪峰,當時黨中央曾經指示胡秋原設法營救雪峰同志,是董老通過關系讓胡秋原打電報去保過他。

上述三位對同一問題的闡述大致是相似的。筆者根據當事人寫的史料和本人採訪,還原了毛澤東指示營救馮雪峰的真實情況。

韋先生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奏》的回憶見証文章寫於1986年初,並於“1987年2月13日定稿”,作者系當時在毛澤東處談話、作客的七人之一。

作者在發表此文時所作的附注中說明:

1986年5月1日,我最后一次看望蕭軍(蕭軍於1987年5月28日被同仁醫院診斷為患賁門癌,於1988年6月22日搶救無效逝世於海軍總醫院),給他讀此文底稿時,蕭軍提出應該用這個題目(即《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奏》)較適合。韋先生還在同一附注中著重作了如下說明:“我寫完此稿,經過蕭軍、羅烽、舒群、白朗四位作家看過。”也就是說,韋先生此文是經過另外四位歷史現場當事人核准的,完全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韋先生27年前“定稿”的此文有關營救馮雪峰這一提議的描寫原文是:

最后,有位作家提出關於馮雪峰在皖南事變中被捕的事,並提出如何營救的問題,毛澤東同志聽著立刻站了起來,轉身問陳雲和凱豐:

“有人營救過他沒有?”

回答是還不知道……首先,是“有位作家提出關於馮雪峰在皖南事變中被捕的事,並提出如何營救的問題”,爾后才是“毛澤東同志聽著立刻站了起來,轉身問陳雲和凱豐……”

其次,馮夏熊和包子衍兩位傳記作者認定“毛澤東和陳雲同志商量……電告在重慶的周恩來和董必武同志”的時間為1942年或1942年1月,顯然與當時事實出入較大。據韋先生在1986年撰寫此文及當年向蕭軍、舒群、羅烽、白朗四位作家核實原稿時,所標明毛澤東指示陳雲、凱豐兩同志打電報給南方局的周恩來和董必武的具體時間,應是在1941年8月12日中午前后,因為正是這一天毛澤東邀請蕭軍王德芬夫婦,羅烽白朗夫婦,艾青韋夫婦,以及舒群等七名客人前往作客、敘談的日子,毛澤東1941年8月12日致蕭軍的信可以說明這一點。

毛澤東的信原文如下:

蕭軍(前)、王德芬(后左)蕭軍同志:

昨晚未晤羅舒二同志,此刻不知他們二位及兄都有暇否?又艾青同志有暇否?又各位女同志有暇否?如有的話,敬請於早飯后惠臨一敘。

我們談通一些問題,是很好的,很必要的。

此致敬禮!

毛澤東八月十二日第三,林秋若先生在《不屈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記馮雪峰在上饒集中營》一文中,所雲“董必武同志告訴馮雪峰,當時黨中央曾經指示胡秋原設法營救雪峰同志”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胡秋原先生雖然早年曾經加入過共青團,但后來因逃避白色恐怖追捕頻頻轉學乃至遠赴日本,20世紀30年代因主張抗日參加過倒蔣的福建事變,但在歷史上,他從來沒有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在馮雪峰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時期的1941年至1942年,胡秋原是國民黨喉舌《中央日報》的副總主筆,“黨中央”又怎麼可能“指示胡秋原設法營救馮雪峰”呢?倒是后一句“董老通過關系讓胡秋原打電報去保過他”的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