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昌
2019年06月04日12: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24年,張申府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他向廖仲愷力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一職。在此后的愛國民主運動中,張申府作為中國民主同盟負責人之一,與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同心同德,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懈努力。
張申府一生中的兩次重大行動,對他人生影響極大。一次是1925年,黨的四大在上海舉行,與會的共有20人。在爭論某個問題時,張申府說,同意我觀點的就留下,不同意的就滾蛋,大概別人沒同意他的意見(也有的說是與陳獨秀意見不一致),他就一甩手走了。當時作為四大代表的周恩來極力勸他不要一氣之下離黨,但他卻沒留下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黨內。他194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4年被推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民盟華北總支部負責人。
再一次就是1948年共產黨節節勝利之時,他於10月23日在《觀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呼吁和平》的文章,指出:“我們現在最要緊的事,消極地說,就是打破現狀﹔積極地說,就是恢復和平。假使戰事還不設法結束,和平還不速謀恢復,必致全國人,至少東北人與華北人,或至少在東北華北大城市住的人,都不得活﹔國家更將喪盡了元氣,丟盡了臉。”
張申府發表的這篇文章,公開呼吁國共兩黨停止內戰,恢復和平,被認為“不合時宜”,被批判為“偽裝民主,壞人,賣身投靠,軍統走狗,特務小卒,偽自由主義分子等”。這也使民盟開除了他,他的妻子劉清揚與他離了婚。
新中國成立前后,周恩來總理並沒有忘記張申府,親自安排他到北京圖書館做研究工作,並為他親批了住房。
1973年,著名愛國人士章士釗先生逝世。在追悼會上,張申府見到了周總理。這是他最后一次見到周總理。當時很多人爭著問候周總理,張申府沒有機會和周總理說話,但周總理委托羅青長與之打了招呼。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去世。張申府獲悉后,心情非常悲痛。這可以從他1月9日的日記中看出:“約七點前(或六點半)醒聽廣播,突聞周翔宇故友(恩來總理),已於昨早九時因癌病醫治無效不起!七點多起床后,一直感到震動悲傷,心神不安!”“早起即擬一挽聯。上聯:‘為人類為革命奮斗一生’,下聯:‘無名心無私情當今完人’。”“上款擬作‘翔宇總理同志兄萬古不朽’”。
張申府雖然最終沒能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但他始終深深地懷念周總理。在親友的勸慰下,他的情緒逐漸平靜,並開始著手撰寫回憶周總理的文章。
1986年6月,張申府逝世。7月,《人民日報》刊出一條訃告,指出他“為新文化運動做出了貢獻。1920年在北京隨李大釗同志籌組共產主義小組,參與建黨活動,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批黨員之一。1921年在法國巴黎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共旅法、旅德支部的負責人之一”,稱他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