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知將莫如相——劉亞樓和周恩來的將相交往

鐘兆雲

2019年05月10日15: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博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具有領袖風范的周恩來,從革命之初就一直從事領導工作。他虛懷若谷、知人善任。許多優秀的將領就是在他的關懷和支持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空軍司令劉亞樓就是其中的一位。從土地革命時期,劉亞樓就在時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周恩來手下干革命,周恩來對這個滿腹文採、精明干練的勇將亦是鐘愛有嘉。

  建國后,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精心安排下,劉亞樓被任命為空軍司令員。從此,做事果斷、有勇有謀的劉亞樓為新中國空軍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自己全部的辛勤和汗水,並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實在這些耀眼功績的背后,也浸透著周總理的無限關懷。

  劉亞樓將軍病逝后,周恩來總理曾痛心地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亞樓與周恩來的將相之交,盡在此言中。

  師政委直陳己見,總政委虛心納諫

  1932年春夏之交,毛澤東率紅軍東征漳州勝利返回中央根據地后,蔣介石急調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就在紅軍上下全力以赴投身戰役准備時,中共臨時中央一紙電令,撤去了毛澤東所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之職,改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接任。在紅一方面軍召開的“北上作戰,保衛蘇區,粉碎敵軍第四次‘圍剿’誓師大會”上,主持大會的總司令朱德向大家介紹了新任總政委周恩來,然后請周恩來作動員報告。

  紅十一師政委劉亞樓雖然和大家一樣鼓掌歡迎,但內心總是有一層疙瘩。戰前易帥,為兵家之忌,何況劉亞樓從內心擁戴毛澤東,現在毛澤東竟被“左”傾機會主義者給換了下來,他怎麼也想不通。

  周恩來的講話簡明精要,有的放矢。他以“知己知彼”的方式介紹了敵情,分析了紅一方面軍歷次反“圍剿”的經驗后,提出了利用已有經驗、發揮紅軍優勢、緊密依靠蘇區軍民粉碎敵人“圍剿”的總體思路。他打著手勢,豪情滿懷地說:同志們,隻要我們堅持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運用毛澤東同志集中兵力、誘敵深入、聲東擊西等作戰方法,就一定能夠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聽完周恩來所作的動員報告,劉亞樓覺得他在軍事方面很在行,心裡頭原先由“易帥”引發的不安和不祥之感隨之消失了。在他和師長劉海雲的指揮下,紅十一師指戰員志氣高昂,積極投入戰前准備。

  但實際情況並不像劉亞樓想得那樣簡單。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來蘇區后,以博古為首的不懂軍事的“洋學生”便利用自己的職權瞎指揮開來,直接干預了中央根據地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

  1933年2月初,臨時中央命令紅軍“猛攻城防”、“先攻南豐”。南豐城東臨城撫河,位於南北狹長的平原中,為撫河戰線敵人進攻中央蘇區的重要據點,城內外均構筑有堅固的城防工事,敵第八師6個團在城內防守。劉亞樓率紅十一師浴血攻城,敵軍依據險要工事,死守待援。紅軍連續攻打6天,雖拿下一些外圍據點,但進展不大,自身傷亡卻較重。這時,又傳來了敵總指揮陳誠指揮中路軍兵分三路向黎川和廣昌推進、馳援南豐的消息,而紅軍卻在此拼消耗,劉亞樓心急如焚,徑直找到軍團長林彪,紅著血眼說:軍團長,南豐強攻不下,看來得另想辦法。

  林彪也紅著血眼,不過他卻還想攻南豐,他拿出臨時中央的命令,說:中央要我們猛攻南豐,雖有損失,亦有所惜。攻取南豐的計劃,是經中央局全體通過,非執行不可的。

  劉亞樓一時說服不了林彪,隻好怏怏而回。第二天,他正在前沿陣地視察部隊,忽然看見軍首長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人也來到了陣地上。劉亞樓心頭一振:這不是向最高首長陳述自己觀點的好機會嗎?

  第一次和周恩來面對面說話,劉亞樓就如實地匯報了部隊目前並不樂觀的狀況,大膽地談了自己撤圍南豐、另想辦法殲敵的想法。

  周恩來聽得很認真,邊聽邊思考著,一直沒有打斷劉亞樓的匯報。待劉亞樓講完,他才連聲說:值得重視,值得重視!

  無疑,來自第一線指揮員劉亞樓的意見引起了周恩來的高度重視,加上朱德、劉伯承也有同感,很快就改變了既定的作戰部署,作出了撤圍南豐、尋機殲敵的決策。

  不久,一次戰機終於被捕捉到了。2月27日和3月21日,紅軍先后在黃陂和草台岡地區,取得了兩次大兵團伏擊戰的勝利,殲滅敵3個精銳師,俘敵萬余人,繳槍萬余支。由於周恩來和朱德堅持和沿用毛澤東的戰略戰術,蔣介石猖狂發動的第四次“圍剿”又草草收場了。戰后,蔣介石在給陳誠的手諭中不得不承認:“此次挫敗,淒慘異常,實有生以來惟一之隱疼。”劉亞樓過人的軍政素質和過硬的軍事作風,為周恩來所注目,而周恩來的形象在劉亞樓心中更是日益高大起來。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1933年6月初,中革軍委下令對一方面軍進行大整編(江西藤田整編),取消軍的指揮領導機關,成立大師大團制。原一軍團所轄第七、第九、第十一師與第二十二軍合編為第一、第二師。每師3個團,劉亞樓被任命為二師五團政委。

  宣布命令后,周恩來和聶榮臻問劉亞樓對由師政委改任團政委有何意見。劉亞樓不假思索地說:我個人沒意見。五團基本上還是十一師那支隊伍,人數並沒減少,該做的工作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再說,徐彥剛同志當過軍長、軍團參謀長,現在來二師當師長﹔胡阿林同志早就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委員,現在來二師當政委,他們在師裡工作,會把部隊帶得更好。

  周恩來對劉亞樓的回答贊許有加:我們共產黨人,隻圖革命發展,不計個人名份。何況這次整編,是中央軍委為適應部隊作戰採取的一次重大措施,整編后,部隊充實了,指揮集中了,有利於作戰。

  劉亞樓首任政委的紅五團,由於能征善戰,各項工作都做得好,在8月1日藤田大檢閱時被樹為標兵——中國工農紅軍“模范紅五團”。紅軍總政委周恩來在授旗儀式上說:模范紅五團是全軍的模范。但你們不能驕傲,要一直當模范,當到把國民黨軍隊徹底消滅。到中國革命戰爭最后勝利了,你們還要當模范。這就是我對你們紅五團的贈言。

  不久,劉亞樓改任紅二師政治部主任,稍后又升任師政委。

  長征途中,劉亞樓先是擔任紅二師政委,繼而任紅一師師長、陝甘支隊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基本上都是先鋒大將的重任。劉亞樓率麾下將士歷經無數次大仗、硬仗、惡仗,為大部隊趟開了一條血路,深得周恩來和其他領導人的贊許。

  黑土地縱橫馳騁,打天津火線請諫

  1938年下半年,抗大教育長劉亞樓等一批紅軍將領,受派前往素有“蘇聯紅軍大腦”之稱的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

  次年9月,周恩來到莫斯科治療騎馬摔傷的右臂,並特地看望了中國學員。他聽了劉亞樓的匯報后,又詢問了他的學習情況,夸贊之余,鼓勵他繼續狠下功夫,把戰術理論學到手,在今后發揮作用。

  1945年8月,劉亞樓跟隨蘇聯百萬紅軍回到東北,隨后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四野參謀長,協助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打了許多漂亮的勝仗,並參與組織和指揮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林羅劉”威名天下揚。對劉亞樓的大將之才及其回國后的出色表現,遠在西柏坡協助毛澤東指揮解放戰爭的周恩來是相當倚重和滿意的,西柏坡發給“林羅劉”的電令,就有不少是周恩來代中央軍委起草的。

  在平津戰役中,中央軍委原定戰略是“先打兩頭后打中間”,即:西(北)面打新保安、綏遠、大同,東(南)面打塘沽、大沽、蘆台,然后再對北平、天津之敵包圍殲滅,“攻擊次序大約是:第一塘沽區,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區,第四天津、張家口兩區,最后北平”。按此部署,東面先殲滅塘沽之敵,控制海口,西面拿下新保安,是關系全局的兩著棋,“隻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了,就全局皆活了”。劉亞樓親往塘沽實地勘察,聽取前線指戰員的意見后,認為不宜打塘沽,以奪取天津為好。

  在戰役即將打響的時候,卻要求改變作戰計劃,何況這還是出自軍委的計劃,確非尋常之事。塘沽、天津兩地之敵,軍委都要求在短時間內徹底殲滅,這是含糊不得,也是不允許含糊的,但是第一槍打向哪裡,軍委的電令是“先打塘沽,后取天津”,幾乎沒有給前方指揮員留任何商量的余地。但劉亞樓以對黨、對軍隊、對上級高度負責的精神,回司令部后向林彪直陳己見,得到林彪首肯后,連夜起草一份緊急電報,以林彪和他的名義發給中央軍委,建議先不打塘沽這頭而打中間,“擬以五個縱隊的兵力包圍天津,進行攻打天津的准備”。

  毛澤東看了這份對中央所定計劃作了重大調整的建議性電報后,一點即通,馬上改變原先的布署,他當時就對周恩來說:我不知道塘沽的作戰條件會那麼惡劣,部隊的試攻吃了虧,真是“知之非難,行之惟難”哪!周恩來也很有感觸地說:前線指揮員很聰明,對塘沽先試攻一下,沒打莽撞仗,不然損失就更大了。林彪、劉亞樓提出先打天津,我看是著妙棋,一步就“將死”了傅作義,弄得傅作義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了。

  1948年12月29日23時,也就是劉亞樓電報發出12小時后,軍委致電林彪、劉亞樓:“放棄攻擊塘沽計劃,集中五個縱隊准備奪取天津是完全正確的。”

  翌年初,劉亞樓指揮34萬大軍以29個小時攻下華北重鎮天津,創下了解放軍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城市攻堅戰。在整個平津戰役中,天津戰役對傅作義集團的最后解決具有決定性作用,對中國的戰局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毛澤東、周恩來對此大加贊賞。平津戰役結束不久,在3月5日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在報告中,把劉亞樓和麾下將士們在津門浴血奮戰的經驗命名為“天津方式”——在短時間內徹底消滅拒不投降的反動軍隊,從而又促成了另外兩種有名的方式,使傅作義、董其武不得不以“北平方式”、“綏遠方式”作出歷史的交代。

  七屆二中全會后,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從西柏坡遷往北平,並為此成立了以葉劍英、聶榮臻、程子華、劉亞樓、李克農組成的中央遷平組織委員會。3月初,劉亞樓親自抽調精銳部隊一三三師由津入京,並改為一六○師擔負中央警衛,旋於20日又派四野保衛部長錢益民、參謀處副處長尹健率汽車團(有300多輛各型汽車),分頭從北平和天津駛往西柏坡迎駕。為了確保安全和萬無一失,3月21日一大早,羅榮桓和劉亞樓又在下榻的北平飯店緊急召集有關人員,布置中央領導機關從涿縣到北平的沿途警衛任務。

  3月24日一大早,劉亞樓專程從北平趕到涿縣,迎接黨中央、毛澤東進北平。在闊別多年之后,劉亞樓再次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些熟悉的中央首長,激動萬分,一時不知說些什麼好。毛澤東哈哈大笑地握著自己愛將的手,對周恩來等人說:10年未見的劉亞樓,來接我們進京趕考嘍!

  劉亞樓一路護送中央五大書記進北平后,又馬不停蹄地直奔西苑機場,為下午的閱兵儀式作准備。在閱兵總指揮劉亞樓的精心組織下,西苑機場閱兵隆重熱烈,盛況空前。面對驚天動地的歡呼聲,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眼角不禁有些濕潤,這是他們以滄桑巨變中勝利者的身份踏上北平的土地,今后這裡將是新中國的心臟,將是他們永久的家。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