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飛
2019年04月17日16: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
盡管蔣介石依舊痴迷於“反攻大陸”的美夢,對大陸的襲擾更是變本加厲,但中國共產黨仍然沒有放棄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的努力。
1956年1月25日,毛澤東在國務院會議上指出:“台灣那裡的一堆人,他們如果是站在愛國主義立場,如果願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隨后,他又提出了“和為貴”、“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以誠相見,來去自由”的主張。
5月12日,周恩來會見原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程思遠時指出,隻要大家以民族和祖國的利益為重,國共兩黨仍然可以重新攜手團結起來,爭取第三次國共合作,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6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進一步闡釋了毛澤東“和為貴”的思想:“我們願意同台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放台灣的具體步驟和條件,並且希望台灣當局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機,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適當地點,同我們開始這種商談。”
9月,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明確表示:“我們願意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使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談判喪失了可能性,或是在和平談判失敗以后。”
10月1日,毛澤東在接見法國共產黨代表團時說:“國民黨現在霸佔著台灣,我們又提出合作,合作了兩次,為什麼不可合作第三次!”並當場表示如果台灣回歸祖國,一切可以照舊,台灣現在可以實現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務來破壞,我們也不派“紅色特務”去破壞他們,談好了可以簽個協定公布。台灣可以派人來大陸看看,公開不好來就秘密來。台灣隻要與美國斷絕關系,可派代表團回來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
12月6日,周恩來在印度馬德拉斯答記者問時講道:“蔣介石和他的集團是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我們不願意看到中國人之間永久分裂。這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應該而且最后會回到祖國來的原因,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盡一切力量來促成台灣的和平解放的原因。”
三天后,周恩來在加爾各答再次重申了中國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解放台灣,並且在努力爭取蔣介石。如果台灣回到祖國懷抱,蔣介石就有了貢獻,他可根據自己的願望留在中國任何地方。
當一位記者問中共是否給蔣介石一個部長職務時,周恩來笑答:“部長太低了。”
1957年4月16日,周恩來在北京為來訪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舉行盛大酒會。衛立煌應邀出席酒會。
席間,周恩來向伏羅希洛夫介紹了衛立煌。當年,衛立煌統帥中國遠征軍在打通滇緬公路的戰役中痛擊日軍,揚名中外。伏羅希洛夫對這段歷史也是有所了解,便熱情地握住衛立煌的手說:“隻要我們團結一致,我們就是無敵的。”
周恩來笑著說:“國共兩黨過去已經合作了兩次。”
毛澤東緊接著說:“我們還准備進行第三次合作!”
第二天,《人民日報》刊出這條消息,標題為“毛主席說,我們還准備第三次國共合作”。
1959年2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語出驚人:“台灣是蔣介石當總統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還是蔣介石好。但是國際活動場合,有他我們就不去,至於當總統還是他好……十年、二十年會起變化,給他飯吃,可以給他一點兒兵,讓他去搞特務,搞三民主義。歷史上凡是不應當否定的,都要作恰當的估計,不能否定一切。”
為什麼選擇蔣介石?因為蔣介石在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方面,是絕對不含糊的。
中共“和平解放台灣” 的政策提出后,立即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好評。
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號召台灣軍政人員“應早日站到愛國主義旗幟下來,走和平解放台灣的道路,為實現偉大祖國的完全統一而立功”。
時任中央文史館館長的國民黨元老章士釗先生,主動請纓,要到香港找過去的朋友做蔣介石的工作,以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章士釗就奔走於北京、香港之間,利用滯留香港的一些國民黨故舊,溝通與台灣的關系。當他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一再表示“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更增加了做統戰工作的信心。
經慎重考慮,毛澤東、周恩來同意了章士釗的請求,中共中央還專門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信中倡導國共實現第三次合作,並提出了台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的辦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