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張學良與抗日將領關玉衡【2】

馮學忠 王曉軍

2019年04月10日15:21    來源:黨史博覽

  張學良委任關玉衡為少將炮兵師長

  1932年初,關玉衡化名國爾家,到上海參加了東北義勇軍后援會,任委員,負責遼北蒙邊抗日義勇軍的后援工作。6月,關玉衡改名郭爾佳,化裝赴內蒙古哲裡木盟(今通遼市)開魯縣,任遼北蒙邊抗日義勇軍右路軍指揮。他指揮義勇軍先后三次攻打通遼,夜襲遼源,重創日軍,當地群眾受到很大鼓舞。

  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在《何梅協定》簽訂后為取悅日軍,下令解散東北抗日義勇軍。關玉衡帶領遼北蒙邊抗日義勇軍撤至古北口時,被劉汝明部繳械后遣散。

  關玉衡回到北平后,何應欽等親日分子指責他處死中村震太郎“是破壞中日邦交,是引起日本出兵東北的罪魁禍首”,主張逮捕法辦。關玉衡對這些抗日有罪、愛國有罪的謬論十分氣憤,數次去國民黨駐北平軍分會申辯,但沒人理會。他又去南京向國民黨中央申訴,不料反被軍警扣押。后經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多方營救獲釋。此間,關玉衡的夫人因憂勞過度病逝於北平。他將三個年幼的孩子送進北平香山慈幼院。臨別時,他深情地對孩子們說:“爸爸抗日去,打走了日本人,領你們回家鄉。”

  1935年,蔣介石調東北軍“剿共”。1936年初,關玉衡來到西安晉見張學良。張學良委任他為東北軍少將炮兵師長兼橫山縣縣長。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張學良、楊虎城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八項主張。關玉衡對此很是高興,並組建了橫山抗日后援會,親任會長。橫山抗日后援會實際上是中共衡山地下縣委,縣委書記任后援會副會長。

  1939年,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夕,關玉衡遭到國民黨特務的誣陷,被解除縣長職務。不久,中共地下黨派人將他接到綏德三五九旅。他見到了在警備團工作的大兒子關鬆軍。

  關玉衡懷著重返抗日前線打回家鄉的急切心情離開綏德到西安,但國民黨政府拒不安排他的工作。為生活所迫,他先后到新疆、北平、南京等地做一些臨時性的工作謀生。

  新中國成立后,關玉衡回到家鄉。他被選為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還參加全省少數民族代表團到北京參觀訪問,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接見。1965年,關玉衡病逝,享年67歲。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