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2019年01月14日16:07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周恩來在這件檔案中所屬職位是“巴黎通訊處籌備員”。該職務是總務部部長彭素民實際負責任命的,委任狀全文如下:
委任王京岐為裡昂中國國民黨分部籌備處籌備員,方棣棠為比國(比利時——編者注)中國國民黨通訊處籌備處籌備員,周恩來、尹寬為巴黎中國國民黨通訊處籌備處籌備員。此狀。總理印。總務部部長彭素民副署。
這個通訊處究竟是何種組織呢?原來,由於中共旅歐黨、團員的加入,國民黨旅歐支部人數急增,黨員遍布法國、英國、德國和比利時,但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員居住在法國。為了更好地管理留法的國民黨黨員,國民黨中央總務部決定在巴黎成立國民黨巴黎通訊處,專管國民黨在法國的黨務工作,相當於國民黨在法國的支部。國民黨本來傾心於周恩來,希望他能夠擔任通訊處處長,但因周恩來集中精力從事中共旅歐黨團的工作,隻同意接受國民黨巴黎通訊處籌備員一職。
歐洲大陸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前前后后
僅憑此報告,很難還原巴黎通訊處的建立過程,以及國共合作初期在歐洲大陸的真實情況。因此,筆者又查閱了中共方面的相關資料,發現了一份“旅歐共青團”給共青團中央的工作報告,時間是1924年1月7日,與前面周恩來所作的報告相距隻有11天,因此兩份材料非常具有比較價值。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會發現許多值得玩味的歷史問題,可以讓我們更近距離地觀察歷史,獲得與以往不太相同的歷史認識。
首先,在歐洲大陸的國共雙方,對彼此的認知不盡相同。從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國民黨對以周恩來為代表的旅歐中共人士十分看重,並委以重任。王京岐更是在給他父親的信中袒露了自己對周恩來“十二分”的欣賞:“本其過去工作,判斷他的智力、魄力——與夫將來之事業,不在汪(精衛)、胡(漢民)諸老同志之下。”反觀中共方面,“旅歐共青團”的成員對國民黨員的印象卻非常一般,在報告中稱:“旅歐的國民黨人,有能力的太缺乏人了,王京岐這個人能力無有而又狹隘”,故而認為“旅歐的國民黨實少起色的地方”。
其次,雖然共青團中央要求旅歐的同志全部加入國民黨,而且國共雙方也做了一系列商定,但實際上採取的是“分期加入若干人”的辦法。“旅歐共青團”執行委員會將原因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旅歐國民黨人甚少,我們的同志一時完全加入未免太現形,因為我們加入國民黨,還需保守我們的所屬組織之秘密。第二,我們的同志常常有許多新入團的人,研究與所受訓練都很淺,不宜一時令同志們完全加入。第三,內部訓練工作極為要緊,對外活動直接關系本團者亦需要人,全體立刻加入國民黨要增加許多工作,恐反荒蕪了自己的團務。”由此可見,“旅歐共青團”在執行國共合作政策的同時,既不忘本組織自身的獨立性,避免了組織被國民黨所吞蝕,同時也強調,最終“緩緩的仍是要做到全體加入的”,體現了“旅歐共青團”成員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對國共合作抱有著極高的熱情。
第三,從國共合作的實際運行層面來看,國民黨雖然在名義上佔主導地位,但發揮作用的主要都是“旅歐共青團”的成員。在工作報告中,“旅歐共青團”執行委員會明確指出:“國民黨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裡昂成立支部,其中自然亦有我們的同志在幫助主持一切。而巴黎的通訊處,固是我們同志成立的,比國(比利時)通信處亦系我們同志主持,現我們同志又正在柏林創設通訊處”。報告之所以敢做這樣的預計,是因為“從現在形勢看來,將來國民黨在歐的活動,自然又要我們的同志替代他們做的”。
雖然周恩來不當巴黎通訊處處長,但考慮到巴黎通訊處的職能十分重要,所轄國民黨員以中共旅歐黨、團員居多,國民黨籍人士相對較少,加上主要工作由中共方面主持,所以周恩來認為,巴黎通訊處處長應由共產黨籍加入國民黨的同志擔任為佳,並力薦能力突出、正在比利時留學的聶榮臻擔任此職。而國民黨方面則想改用留法的國民黨籍人士做通訊處處長。經過雙方的反復協調和周恩來的力爭,王京岐等人最終妥協,批准聶榮臻擔任國民黨巴黎通訊處處長。
巴黎通訊處是國共兩黨在歐洲大陸探索革命道路的成功典范。在以周恩來為代表的旅歐革命人士的積極推動下,歐洲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不但形成得較早,而且工作卓有成效。中共中央將其經驗作為國共合作成功的優秀范例,向各級黨組織推廣,國共合作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作者:馬思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