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7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赴日求學:在挫折中成長
從南開學校畢業后,周恩來希望能繼續求學。由於家境貧寒,他決定報考日本官費學校。當時,中日兩國之間有一個由日本政府指定學校為中國代培留學生的協定。該協定規定:中國學生凡能考取指定的日本大專學校之一的,可以享受官費待遇,直到學成返國為止。
1917年7月下旬,周恩來和李福景等同學去北京籌劃赴日本官費留學事宜。經過奔走,靠同學、師友的幫助,籌集到一筆最低限度的費用。此時,周恩來的伯父周貽賡已被調充奉天全省清丈總局西安清丈行局科員。周恩來非常感激伯父的撫養,所以行前特地到東北探望伯父,並到沈陽母校同師友相見話別。8月13日,他為同學郭思寧題寫臨別贈言:“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表達出他振興中華的願望。
1917年9月,周恩來由天津登輪船赴日本。10月,他進入日本東京神田區東亞高等預備學校補習日文,准備報考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和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如果考取其中的一所,就可以得到官費學習的待遇。
由於學習備考時間很短,周恩來倍感壓力。1917年12月19日,他致信在美國依阿華州格林奈爾大學學習的南開同學馮文潛,談旅日留學生活,說:“弟自來此預備,尚稱合式。”“官費考試在明歲六月,屆時背城一戰,成敗與否不敢預料。”在日記裡,他還寫道:“我想我現在已經來了四個多月了,日文日語一點兒長進還沒有,眼見著高師考試快到了,要再不加緊用功,不要說沒有絲毫取的望,就是下場的望恐怕也沒了。”“我一個人,除了念書,還有什麼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時候不再給我留了。”
1918年3月4日至6日,周恩來投考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共考日語、數學、地理、歷史、英語、物理、化學、博物8科,還進行了口試。遺憾的是,因日文成績不好,他未被錄取。不過,周恩來在精神上並沒有過於沮喪。此后,為准備7月投考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他打起精神,給自己制定了緊張的學習計劃。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自從考完了師范后,心裡頭非常的著急,以為七月裡考第一高等,功課若不預備好了,定然沒有取的希望。要打算取上,非從現在起起首用功,斷然沒有把握。”他還制定了高度緊張的計劃:每天讀書13.5小時,休息和其他事3.5小時,睡眠7小時。
不過,由於參加留日學生愛國運動,使得周恩來的復習計劃幾乎完全被打亂。直到6月初,他才重新開始溫習功課,全力以赴准備考試。1918年7月2日、3日,周恩來投考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又因日文成績不理想,未被錄取,心情懊喪。在隨后的日記中他寫道:“昨前兩日試驗失敗,心中難堪異常。”“這叫做自暴自棄,還救什麼國呢?愛什麼家呢?不考官立學校,此羞終不可洗。”
1919年3月,周恩來得知南開學校即將創辦大學部的消息后,決定回國學習。臨行前,他以《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書贈為他餞行、一同赴日求學的南開同學張鴻誥,在附言中表示:“返國圖他興。”盡管未能進入日本大學深造,但留日期間的自學和實踐活動,還是給周恩來帶來很大的幫助,思想上的進步更是十分明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