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五次視察唐山 拒絕警務車為他開道【4】

曾文友  楊連喜

2019年01月02日14: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他到遵化西鋪村視察時和農民一起就餐

  周恩來第四次來唐山視察是1966年4月29日。這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遵化縣沙石峪、西鋪兩個村庄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整個山區一片沸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毅陪同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團長、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主席謝胡及代表團成員,參觀訪問遵化縣沙石峪村后,又乘直升飛機來到西鋪村視察。

  在西鋪村史館裡參觀展覽時,全國人大代表、建明公社社長、西鋪大隊黨支部書記王國藩向周恩來、陳毅和阿爾巴尼亞貴賓介紹,隻有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在集體化道路上,厲行勤儉經營,堅持“從山上取來,戰勝重重困難,發展生產”的情況。

  參觀西鋪村史館后,外賓才得知反映西鋪辦社經驗的《書記動手,全黨辦社》和《勤儉辦社》兩篇文章分別被選入中共中央辦公廳主編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毛澤東分別為這兩篇文章寫下著名的按語,並把兩鋪“窮棒子”社視為整個國家的形象。走出村史館,阿爾巴尼亞的貴賓們在周恩來的陪同下,與歡迎的人群見了面。周恩來興致勃勃地走進群眾之中,站到高台階上,親自指揮,和大家唱起《游擊隊之鷹》。歡騰的歌潮激蕩,男女老少笑逐顏開,村裡熱鬧非凡。

  周恩來視察西鋪這天,唐山地委、遵化縣委的負責同志可真為總理一行休息和用飯發了愁。年近七旬的周恩來不顧旅途勞累,午間又不休息,陪同人員想把午飯安排得好一點,本想從唐山交際處請廚師,可是周恩來特意指示一定要和當地群眾一樣,外賓也表示同意。沒辦法,隻好由西鋪村用小米飯、玉米面餅子、豆腐腦兒等農家便飯招待,同時還做了些白面花卷、烙餅端到桌上。吃飯前,周恩來叫隨行人員把西鋪村解放前靠要飯為生的王生、王榮請來一塊兒就餐。周恩來高興地拿起玉米面餅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他把細糧做的面食夾給王生、王榮兄弟倆,一再勸他們多吃點。

  飯后,周恩來跟陳毅商量,要到扛活討飯出身的王生家裡去看看。陳毅及其夫人張茜都很贊成。

  周恩來在王生家整整坐了將近兩個小時。外賓在新房和院子裡跟王榮和王家后代人交談。臨別時,周恩來提議,在王生的新房前,同王生、王榮兄弟倆全家留一張紀念合影。周恩來特意派自己的司機開車,專程去距西鋪20華裡的陡嶺子村,接回王生、王榮年邁的老母親。拍照時,周恩來恭請老人坐在前排正中間,讓王生、王榮老哥倆兒分別挨著她。等布置停當臨按快門時,他才站到最后排左側。這小小的舉動充分體現了身為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尊重人民、熱愛人民的高貴品質。這張照片一直陳列在西鋪村史館,懸挂在王生、王榮家裡,成了西鋪人永久的紀念。

  他到遵化沙石峪視察時與農民在田間和炕頭促膝談心

  周恩來第五次來唐山視察是1967年2月9日。這天,他主要是陪外賓訪問遵化縣沙石峪。這已是他第二次到沙石峪村視察了。第一次是1966年4月29日,本文將周恩來兩次視察沙石峪的情況都放在這一部分敘述。

  遵化縣沙石峪是繼王國藩農業生產合作社典型之后涌現出的又一個農業戰線上的先進典型,1962年6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道《看愚公怎樣移山──沙石峪村黨支部領導群眾艱苦奮斗十年間》。並發表了社論。從此,沙石峪聞名於中外,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

  1966年4月29日中午12點10分,一架直升機在遵化縣沙石峪村前降落。周恩來、陳毅同前來訪問的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領的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成員,一起步出機艙。他們笑容滿面,不斷地向歡迎的人群招手致意。沙石峪村民興奮地揮動中阿兩國國旗和各色彩旗。村民用嗩吶奏起的《社會主義好》的樂曲。周恩來親切地同沙石峪大隊黨支部書記張貴順等村干部一一握手。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團長謝胡、副團長卡博和他們熱情擁抱。隨后,他們在張貴順等人引導下,興致勃勃地沿著公路往北進了村。

  到了北山坡,周恩來一行參觀沙石峪的“萬裡千擔一畝田”工程。張貴順向他匯報了沙石峪艱苦創業的事跡。沙石峪是一個山多地少的窮山溝,解放后他們組織起來開荒造田,從1957年12月18日開始,黨支部成員率領80多名男女青年,開始了艱苦的移山造田工程。經過一個冬季的奮戰削平了兩座山頭,造出3.2畝土地,又挑來黃土墊在上面,當年種的糧食就獲得了豐收,此后沙石峪人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萬裡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使荒山改變了面貌。

  周恩來聽后夸獎道:“老張,你的功勞可不小哇!”張貴順急忙說:“我有啥本事?大字認不了幾個。事業都是大伙兒干的。我隻不過按照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給大伙兒帶帶路。”周恩來滿意地笑了。圍著“萬裡千擔一畝田”的巍巍石碑,大家贊嘆不已。按照周恩來的提議,大家向一起靠攏,以“萬裡千擔一畝田”和紀念碑為背景,攝下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合影。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了進一步掌握農業的命脈,1965年臘月,沙石峪村民在北山外腳下,打成直徑11米的大口機井,鋪設1300多米管道,3級揚程,縱跨山梁,把長流不斷的泉水注入蓄水池。這工程跟“萬裡千擔一畝田”一樣被阿爾巴尼亞貴賓們稱贊為奇跡。謝胡動情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我們訪問的地方是一所大學,這是你們送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我想讓阿爾巴尼亞人都來這裡參觀學習!”周恩來對謝胡說:“這裡也是我們的大學。你們若是都來這裡,得多麼大的開支啊!這樣吧,我們把沙石峪拍成電影,送給你們,你們就可以都看到了。”謝胡又說:“從這裡我們看到,毛澤東的偉大思想已轉化為社會主義的物質力量。我們作為同志,從心裡熱愛你們。”

  張貴順見兩國領導人談興正濃,把大紅棗捧到他們面前,請他們邊品嘗,邊談話。最后,張貴順還委托周恩來給鄧穎超捎回去些紅棗。

  ……

  1967年2月9日,周恩來陪同外賓第二次視察遵化縣沙石峪時,也正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高潮時期,周恩來身穿綠色軍大衣,眼神透出憂慮,再也沒聽到他爽朗的笑聲。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連這個地處遵化縣大山深處,在唐山專區及遵化縣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小山村也未能幸免。沙石峪大隊黨支部書記張貴順被首都紅衛兵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揪了出來,建造沙石峪“萬裡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也成了他“欺騙黨中央”的罪狀……周恩來在關鍵時刻親臨沙石峪視察,張貴順得到總理的關懷和保護,才得以重新站出來,再一次擎好沙石峪的大旗。

  周恩來生前兩次視察遵化縣沙石峪,同沙石峪人民結下深厚的友誼,當然與沙石峪的領頭人張貴順感情更深。第一次視察沙石峪時,周恩來就來到張貴順家,坐上熱炕頭,噓寒問暖。

  張貴順是黨的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的代表,曾任中共遵化縣委副書記等職。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張貴順作為黨的“十一大”代表出席這次會議,會議期間,在人民大會堂正巧遇見鄧穎超。張貴順激動地說:“鄧大姐您不認識我吧,我是遵化縣沙石峪的,叫張貴順。”鄧穎超立即握住張貴順的手說:“怎麼會不認識?你不是讓恩來給我帶來沙石峪的大紅棗嗎?永遠也忘不了啊!”

(《黨史博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