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抗戰初期周恩來動員全民族抗戰 建立統一戰線【7】

劉明鋼

2019年01月02日14: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出版發行《新華日報》,積極宣傳共產黨的主張

  1938年1月11日,由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周恩來、博古等人為董事會成員,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題寫報頭。這是一份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在國統區代表中國共產黨發聲的報紙。

  《新華日報》創刊第七天,數十名國民黨特務手持鐵棍、利斧,來到位於漢口民意一路的報社營業部,割斷電話線,砸壞室內物品,搗毀排字房的印刷設備。

  周恩來立即緊急召開會議,形成譴責暴徒的決議,並當面與蔣介石交涉,請他設法制止。當天,《新華日報》正常出版。在撤離武漢前,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件。

  《新華日報》大受歡迎,2月份就發行了1萬多份,四五月間達5萬多份,這個發行量在當時是驚人的。周恩來為報紙題詞:“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這和毛澤東關於持久戰的思想是一致的。

  6月12日,日軍攻佔了安慶, 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戰役——武漢會戰揭開帷幕。同日,《新華日報》發表《保衛大武漢》的社論。6月15日,周恩來、秦邦憲等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我們對於保衛武漢與第三期抗戰問題底意見》,具體地闡述了保衛武漢和有效地開展第三期抗戰工作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需要採取的步驟和辦法。意見書指出,武漢是我國最后一個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武漢的得失,不僅對於第三期抗戰有極大的影響,而且對於整個內政外交都有相當的影響,我國人民應該發揚西班牙兄弟保衛馬德裡的精神那樣來保衛大武漢。

  這份意見書對於促進蔣介石堅持抗戰,進行武漢保衛戰,以及激發群眾的抗戰決心,起到了積極作用。

  10月7日到9日,《新華日報》連續發表了周恩來寫的長篇社論《論目前抗戰形勢》,該社論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保衛武漢的主張,指出:“中國抗戰是長期的,不是短期的,持久戰的方針是確定的”,“保衛武漢的戰斗固然愈久愈好,但決不能在長期保衛武漢的條件尚未具備的今天,想作孤注一擲的僥幸的嘗試,這不僅對於保衛武漢並無大的幫助,而且對於繼續長期抗戰是有害的,是不利於轉入相持局面之過渡階段的。”

  10月下旬,武漢危在旦夕。為使報紙不致中斷,周恩來擬出計劃:分兩批疏散人員和運送物資前往重慶,武漢一停刊,重慶馬上接著出報。

  10月24日晚,也就是武漢淪陷前一天,周恩來在編輯部口述了次日的社論,題為《告別武漢父老》。《社論》以堅定口吻宣布:“我們只是暫時離開武漢,我們一定要回來的,武漢終究要回到中國人民手中。”在緊急關頭,周恩來臨危不亂,其大無畏的氣概和擲地有聲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和勇氣。

  周恩來在武漢工作的這10個月,正是全面抗戰開始不久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從過去長期被封鎖和隔絕的狹小范圍走出來,踏上領導全國人民抗日這個更加廣闊的天地。在這個過程中,周恩來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極大地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最大限度地動員全民族抗戰,贏得了眾多朋友的敬重和愛戴。很多人都是從認識周恩來到認識共產黨,從相信周恩來到相信共產黨的,從周恩來身上,他們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希望,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來源:《黨史縱覽》第九期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