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抗戰勝利后周恩來思念家鄉為何未回淮安為母掃墓【2】

秦九鳳(江蘇)

2018年09月17日17: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總渠流水唱鄉情

在今淮安市楚州區境內,由西南向東北貫穿著一條巨大的人工河——蘇北灌溉總渠,滾滾的洪澤湖水經這條河東下黃海。這潺潺流水訴說著周恩來的縷縷鄉情。

周恩來的家鄉地處淮河下游,東瀕大海,地勢十分低窪。千百年來,受黃河奪淮的影響,這一帶一直水患不斷,水災連連。還在周恩來蹣跚學步時,陳氏媽媽就曾跟他講過《水漫泗州》的故事。當年的泗州城離淮安僅幾十公裡遠。就在周恩來離開家鄉的前幾年,年年都是伏汛接秋汛,雨水暴漲,一片汪洋,淮安城內的主要街道上可以行船。市民們隻好聚集到漕運舊署(這裡的地面比城裡其他地方高約一米)甚至爬上城牆避災逃難。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水災給童年的周恩來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所以,建國伊始,周恩來深有感觸地說:“我這一生就關心兩件事,一個上天(指搞兩彈一星),一個水利。這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1949年和1950年,淮河均發生水災。尤其是1950年的大水,皖北區黨委和蘇北區(當時安徽、江蘇都還未建省)黨委都向中央和華東局拍發了災情報告。報告說,這場大水淹沒了幾千萬畝庄稼地,受災人口兩千多萬,兩區共有600多萬人逃離家園。毛澤東在看到報告上“不少是全村沉沒”、“大水下來之后,人蛇爭樹,毒蛇咬人又致人落水”等悲慘狀況時,難過得落了淚。他當即揮毫將此件批給周恩來,並親筆題寫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8個大字,要周恩來抓緊制定治淮計劃和落實治淮措施。

1950年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恩來親自指導和參與下,水利部召開治淮專題會議。周恩來根據淮河流域的古往今昔,親自制定了“蓄泄兼籌,以達根治之目的”的治淮總方針。

在一次討論治淮方案的會議上,國務院有的領導對開挖蘇北灌溉總渠有不同意見,認為我們國家剛從廢墟上建起來,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挖這樣一條大河。周恩來當即板起面孔說:“蘇北人民在兩次戰爭(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出了那麼多烈士。為了支援革命,他們還出了那麼多民工。民工們用小車推著糧草,跟在我們部隊后邊,讓我們打贏了淮海戰役。他們又用小車把我們推過長江,一直‘推’到上海南京路。現在革命勝利了,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支援他們嗎?”就這樣,他用事實和真情說服了那些不願花太多錢治淮的同志,堅持開挖了蘇北灌溉總渠。

1951年,周恩來的八嬸母楊氏偕孫子周爾輝赴京見到了她多年想念的侄兒周恩來。周恩來關切地問:“八嬸,家鄉人現在生活好嗎?”

“比原來好多了。”八嬸回答他。

“北鄉人也能吃到大米飯嗎?”

“現在還不能。”

聽到嬸娘的回答后,周恩來興奮地說:“八嬸,家鄉還要挖一條大河哪,從洪澤湖一直通到海,那時就更好了。我們淮安北鄉人也就能長水稻吃大米了。”

周恩來說要開挖的這條大河就是現在的蘇北灌溉總渠。它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東到黃海邊的扁擔港,全長168公裡。在周恩來的親自指揮調動下,蘇皖豫3省共出動了130多萬民工,用鐵鍬挖土,用石硪打夯,僅用83個晴天就全部挖成告竣,創造了人間奇跡。被當時前來參觀的一些國際友人贊譽為“中國人的手真是鐵打的”!

淮河,這條為害千百年的“害河”終於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制服了。如今,水到淮安抽水站后,已經是“東西南北任調遣”的一番景象。周恩來的“蓄泄兼籌”的治淮方略得到了徹底的實現。周恩來的家鄉,也就是今天的楚州,已由當年南鄉隻能長一季小麥,秋天的水稻要看老天的“臉色”才能確定有無收成而變成現在的旱澇保收了﹔北鄉則由原來隻能長些低產的旱谷作物變成如今的水旱輪作,年年高產無憂的景象。這就是蘇北灌溉總渠帶給淮安的巨大作用。當然,治淮的巨大成果是惠及豫皖蘇三省的大型水利工程,但也是周恩來關心家鄉、為故鄉人民辦的一件最具體的實事。筆者清楚地記得,就在蘇北灌溉總渠開挖的同時,淮安來了四位高個子、大鼻子的蘇聯專家。專家們幫助設計制造了淮安運東分水閘、運南節制閘和運南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現代化的水利工程和科學化的經濟企業,使昔日名氣不大的淮安成為蘇北排洪、抗旱、航運和灌溉的樞紐。試想,一個窮鄉僻壤的蘇北小縣,何以一下來了四位蘇聯援華專家、取得長足發展?如果不是周恩來,當時又有誰能派動蘇聯專家呢?這當是周恩來關心家鄉的又一具體舉措。所以,每當我站在蘇北灌溉總渠岸邊,看到和聽到那嘩嘩東流的河水時,總會情不自禁地體會到周恩來那關心家鄉、熱愛故鄉的赤子深情。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