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21歲周恩來的“覺悟”和命運折轉

2021年03月10日14:02    來源:央視網

  “覺悟”二字,似可概括1919年的中國。那一年,21歲的周恩來提前結束日本留學生活返回天津,隨即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洪流。在他提議之下,20名青年男女沖破封建觀念束縛成立覺悟社,成為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核心。為體現男女平等,男女社員各10人。覺悟社成立僅三個月,就引來北京《晨報》報道,稱其是“天津的小明星”。

  由周恩來主編的《覺悟》創刊號於1920年1月20日正式出版。遺憾的是,《覺悟》雜志出版9天即經歷停刊,最終僅存一期。第二期還未及付印,在覺悟社領導的“一·二九”愛國學生游行請願活動中,周恩來和幾位社員一齊被捕了。

  雖身處牢獄,進步青年們仍每日學習、演講。周恩來等三人被推舉主辦讀書團,帶領大家學習新思潮。當時馬克思主義著作在中國尚未公開出版,周恩來卻用五個晚上向獄友系統宣講了馬克思主義。

  半年失去自由的磨練,讓他重新思考了許多中國社會問題,周恩來后來就曾說過,“思想是顫動於獄中”。入獄前,他是關心國家命運、積極投身愛國運動的學生﹔出獄后,他逐步走上職業革命家道路。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和覺悟社二十幾個青年人,追求真理、奮發進取,以愛國熱情和斗爭勇氣,給當時身處黑暗的古老中國帶來希望之光。《覺悟社社員歌》歷經百年,在今天聽來依舊讓人心潮澎湃。

  “世界潮流,洶涌澎湃,來到中華地。社會革命,階級斗爭,大家齊努力。二十幾個同志,大家攜手作先驅,奮斗、犧牲是精神,推翻惡勢力!”

  (中央電視台 中央檔案館聯合制作)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