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對人民之愛:維護民族團結關愛人民生存

陳國民

2020年10月28日15:08    來源:淮安區報

周恩來的對人民之愛,就是維護民族團結、關愛人民生存。周恩來是怎樣熱愛人民的呢?

周恩來早在青少年時期就注意到這個中華民族現今仍很關心的問題。在《愛國必先合群論》中,他指出:“愛國者,必先及其社會,首必愛其群,斯為愛國之士焉。不然終日號囂於市,輒曰愛國愛國,而口與心違,言與行背﹔貧者弗恤,病者弗救﹔不為公益之事,不作道德之舉﹔視同胞如草芥,奉外人若神明﹔黨同伐異,爭權攘利﹔無合群之思,鮮愛眾之想﹔一國之肥瘠,猶越人之視秦人﹔一毛之不拔,如洛鐘東應銅山。夫以此種不愛國、不合群之國民,趨之使強,未有不南轅而北轍者也。”

周恩來說:“中國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們應當強調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單干’。”“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在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基礎上,建立我們憲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愛的大家庭”。

為了救國,必須從小立下救國志向,掌握救國本領。周恩來受資產階級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認為:“寧國圖強,就得想救國的辦法,就得把教育辦好。”有一次,在上修身課的《立命》這一節時,學校魏校長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啊?”面對師長的提問,書香門第學生則曰“為明禮而讀書”,官宦子弟答曰“為做官而讀書”,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說是“為錢,為吃穿”。隻有周恩來出語不同凡響,庄嚴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文化大革命”中,為了減少運動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維系最起碼的國計民生,周恩來費盡心血,堅持不懈地與林彪、江青一伙及一切破壞經濟建設的行為作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斗爭。江青指責周恩來隻要生產,不要革命。周恩來憤然反擊:生產搞亂了,我們去喝西北風嗎!當工廠、農村內部自己也點起“火”鬧革命時,工人、農民開始離開自己的生產崗位,四處串連。周恩來與陶鑄商量,要盡快制定關於工廠、農村進行文化大革命的有關規定,重申工廠、農村原則上不開展文化大革命,以保証工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同陶鑄組織起草一篇強調革命不能影響生產的《人民日報》社論。周恩來又找到李富春,要他找李先念、譚震林、余秋裡、谷牧等商量,負責起草有關工廠、農村開展文化大革命的規定。1966年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抓革命、促生產》的社論。

1956年6月,周恩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布:“我們對於‘一切愛國的人們,不論他們參加愛國行列的先后,也不論他們過去犯過多大罪過,都本著‘愛國一家’的原則,採取既往不咎的態度,歡迎他們為和平解放台灣建立功勛,並且還將按照他們立功大小,給以應得的獎勵和適當的安置。”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當解放戰爭在大陸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曾跟隨蔣介石打內戰的許多國民黨將領,紛紛舉行起義,加入了反美反蔣的革命行列。新中國成立后,在我黨的感召下,曾跟隨蔣介石打過內戰的人們,又有許多人又走上了愛國主義道路。當過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的衛立煌、當過國民黨代總統的李宗仁等,都先后回到了祖國的大陸。同時,在解放戰爭中為我俘虜被宣布為戰犯的許多國民黨將領,經過改造,也轉向了愛國主義立場。

(《淮安區報》授權周恩來紀念網轉發)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