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姚雪青
2020年09月30日15: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鎮淮樓畔浮雲白,駙馬巷前夕陽斜。周恩來故居位於江蘇淮安市淮安區駙馬巷中部,局巷北側,共有大小房屋32間,為青磚、灰瓦、木結構。故居為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每個宅院都是曲折的三進院。
走進故居正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來童年讀書的地方。從讀書房向西跨過一個腰門,便是周恩來父母住的面南三間房屋,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出生在東邊的一間房屋裡。故居院內有兩株20米高的百年老榆樹,據傳就是他童年時期親手所植。
貫穿淮安城的一條古老小河文渠,流淌過歷史的台階,溝通著城內的勺湖、蕭湖、月湖,流經周恩來故居門前。1960年,他在接見淮安縣委領導時說:“文渠沒有堵塞吧?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常常在那裡劃船打水仗……”
如今,沿著文渠向北不遠處的淮安區桃花垠,坐落著周恩來紀念館,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前來瞻仰參觀。這座寄托著人們思念的紀念館,由紀念島、寬闊的水面和湖四周環形綠地組成。紀念島上的主館高26米,與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為同一等級高度。
主館大廳正中安放著周總理漢白玉坐姿塑像,左手撫膝,右手握卷,凝視著遠方。陽光透過玻璃洒下來,柔和地照在塑像上。站在第三層觀景台向北眺望,牌樓式的景門和人字形附館合起來,正好是“八一”的圖形。歷史的槍炮聲中,周恩來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好像仍浮現在眼前。
附館向北是周恩來銅像廣場,銅像高7.8米,暗合著周恩來走過的78個人生春秋。雙手叉腰、面帶微笑,這座銅像的姿勢取材於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來與工人、農民親切交談時的習慣動作,親切感迎面而來。
銅像廣場西側,栽植著一片海棠花,正如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也栽種很多海棠。1997年,鄧穎超的遺作《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公布。她在這篇文章裡深情寫道:“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在花下樹前,大家一邊賞花,一邊緬懷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們中間。你離開了這個院落,離開它們,離開我們,你不會再來。你到哪裡去了啊……”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0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