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貢獻

張玉榮

2020年09月23日11:36    來源:人民網

  周恩來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精通我國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並把它視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他的一生不僅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化而嘔心瀝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以科學的分析,並引導人們加以繼承和發揚,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一、對傳統文化必須堅持科學的態度

  我們知道傳統文化是人類在實踐中積澱下來的精神現象。它包括社會理想、倫理道德、法律思想、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科學技術、風俗習慣、禮儀准則,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精神現象的文化,要受到歷史的、階級的制約,在階級社會裡,深受階級的影響,眾多的文化現象要為一定的階級服務。

  周恩來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但他的成長過程中深受東西方文化的熏陶,特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尤為深刻。因此,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把握和挖掘都有獨特的地方。

  周恩來對民族與文化的關系提出一個極為深刻的思想。他認為每一個民族都是勤勞、勇敢和優秀的,它們創造的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他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明確地指出:“各民族繁榮是我們社會主義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場。絕不能說這個民族是優越的,那個民族是劣等,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種族主義的想法。……我們認為,所有的民族都是優秀的、勤勞的、有智慧的,隻要給他們發展的機會﹔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隻要給他們鍛煉的機會。”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的祖先是勤勞、勇敢、有智慧的,我們的民族完全能夠創造出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因此就有傳統的民族化問題。周恩來說:“既然承認各民族的存在,而我們又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化問題就必須重視。……例如,民族的語言文宇,就要尊重它。……既然承認民族,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就要受到尊重。這些就是民族化。”②所以,民族的存在和發展同文化的創造與繁榮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漢族的文化比較發達,少數民族的文化發展比較慢,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特別強調要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要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本民族的文化。以便“使各民族共同繁榮。”③

  周恩來認為對待傳統文化必須堅持以辯証唯物主義為指導。他說“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斗爭中辯証地發展著的。”④他審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縱橫交錯的發展過程,非常清楚它的存在和發展是極為復雜的。在這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有它璀燦的光芒,也有失色的秕糠,它的存在和發展是菁蕪並存,優劣混雜。兩方面的傳統文化思想都在浸潤、濡染著我們民族的人格。因此,對待中國傳統必須以唯物辯証法和唯物史觀為指導,深入到傳統文化的更深層面進行科學的分析,辨其精華和糟粕。既反對一攬包之、兼收並蓄的復古主義,又要反對菁蕪不辨、全盤否定的歷史虛無主義。周恩來從兩個方面指引人們用正確的觀點和科學的方法來對待祖國的傳統文化。

  周恩來認為對待傳統文化必須區別優劣。早在解放前夕,他就明確地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就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反對舊的,另一方面是發展新的。這就是要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文化,發展民族的、科學的、人民大眾的文化。”⑤這是他提出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和方向。同時他對帝國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官僚資本主義的文化又做了具體的分析,區別對待。周恩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積澱的,難免要受到時代的限制,階級的制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魚龍混雜,這就要用歷史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辨其真偽。他要求人們“要有點辯証法,不要一聽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就氣炸了,那叫形而上學、片面性。”⑥他說:“古今中外都有好的東西,都要學,不要排斥。”⑦封建社會裡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或某些開明人物也有可能做些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周恩來對清王朝就做了歷史的、辯証的分析。他說:“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王朝,它做了許多壞事,所以滅亡了。但也做了幾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國許多兄弟民族聯在一起,把中國的版圖確定下來了,九百多萬平方公裡。第二件,清朝為了要長期統治,減低了田賦,使農民能夠休養生息,……。第三件,清朝同時採用滿文和漢文,使兩種文化逐漸融合接近,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⑧他又說:“康熙懂得天文、地理、數學,很有學問。”⑨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對待傳統文化區別優劣,才能比較菁蕪,才能抉擇吸收什麼,批判什麼,做到有的放矢。

  周恩來認為對待傳統文化還必須堅持揚棄的辯証方法。他指出:“歷史的發展總是今勝於古,但是古代總有一些好的東西值得繼承。所以毛主席要我們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東西,‘棄其糟粕,取其精華’。”⑩這裡非常明白地告訴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一要勇於批判封建的、資本主義的糟粕,否則就要毒害人民。他在許多場合下提醒我們:中國這個社會極為復雜,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東西時刻都在侵蝕著人們。他說:“在這個社會裡,舊的封建的資本主義的習慣勢力,很容易影響你,沾染你,侵蝕你。”11因此,對封建的、資本主義的文化糟粕要勇於剔除﹔二要善於繼承。周恩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一切都好,也不是一切都不好。好的就要繼承,因為“任何思想的發展都不是無根的。”12“毛澤東思想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根。”13這就給我們一個寶貴的啟示:社會主義的新文化是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發展來的,傳統文化中隻要是優秀的,是對人民有益的,都要大膽地繼承。可以說沒有正確的繼承就沒有創造,發展就無從談起。

  周恩來還認為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的目的在於古為今用。他說:“現在當然首先要研究現實問題,反映新的情況,但對過去的東西也需要研究,新的東西是從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過去編的府志、縣志,保留了許多有用的史料。收集舊社會的典型事跡也很有價值,如近百年來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和家族的情況就值得研究,看看他們是如何產生、發展和衰亡的。”14他還說:“人們都贊揚我國的古代文化,其中就包括很豐富的歷史記載,不僅有正史,還有野史、筆記等。漢文在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歷史遺產貢獻出來。”15周恩來這一囑咐,給我們這一代人提出了一個歷史的責任,不僅不能忘卻祖國人民創造的輝煌文化遺產,例如我們祖先創造的既有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又有他們追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和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貴人格,等等。而且要把這個豐富的文化寶庫,重新開發出來,為后人永恆效法。

  當然,研究傳統文化,不是以古而古,而要挖掘其精華,並把它融合在現實的土壤裡,發展為時代嶄新的東西﹔我們要批判傳統文化中消極的東西,吸收其有益的因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使之古為今用。這就是周恩來一再強調的發掘傳統文化要“創造”的重要觀點。

  二、對傳統文化要全面、准確地發掘

  周恩來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僅闡明了必須堅持科學的態度,而且指出要全面、准確地發掘,使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能夠得到繼承和發揚。

  首先,周恩來要求對傳統文化加以分類。就是說挖掘傳統文化時,要區分主次,在堅持批判繼承的總原則下重點把握。周恩來在闡述這個問題時,把傳統文化大體上分為三類,或者說分為三個層次,分析了它們在歷史上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一類是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積澱起來的文化。周恩來認為這一類是最豐富的、最具有人民性的,也是最有價值的,要重點挖掘。建國伊始,周恩來在北京、天津高校教師學習會上講話時指出:“我國歷史上有一些很寶貴的傳統,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革命的傳統。比如,奴隸反對奴隸主,農民反對封建主,我們民族抵抗外來侵略,這些革命傳統,都是很寶貴的。這方面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發揚。”16還有,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許多美德,也是我們要重點挖掘和繼承的,如周恩來指出的“我們的民族有悠久的歷史,不僅是近百年,而且從有歷史記載以來,幾千年間,勞動人民不斷斗爭,形成了一種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繼承這種傳統,並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揚光大。”17特別是近百年來,勞動人民英勇抗擊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對封建的統治,創造了可泣可歌的文化,這可以激勵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和勇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它發揚光大。

  另一類是歷代思想家系統化、理論化了的文化學說。對這類文化,周恩來認為要給以足夠的重視,批判地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這類文化孕育和成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子百家爭鳴,形成了各家的思想,包括宇宙觀、行為觀、價值觀、思維方式及人們情感態度等。這些都對中國文化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儒家思想影響更廣、更深,並流傳至今。周恩來強調這一類文化要加以批判地吸收,不能全盤否定,不能割斷歷史。1957年,他在杭州群眾大會講話時說:“‘五四’時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完全應該的,孔家店是要打倒的。可是現在對孔子就應該全面評價,對他的一些好的地方,就應該給予肯定。”18這是很有見地的思想,的確孔子有好的東西,比如在人生觀上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但他提出以“仁”為本是有合理因素的﹔他的教育思想、中庸思想包含許多積極的東西,這些積極的東西怎能輕易地否定呢?

  當然,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復雜的,我們肯定它,不是包攬它。因為儒家思想在發展過程中被歷代封建統治者所利用,用來宣揚忠君,喧染“天命”,把孔子消極的東西捧為至寶,這一部分內容應予否定。要按周恩來指出的那樣肯定孔子的一些好的地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今新儒學的學者對孔子的思想不“一分為二”,本來是糟粕的東西,也把它捧為精華,甚至說儒家的思想是21世紀的指導思想﹔21世紀是什麼“儒學昌盛”的世紀。這是錯誤的。不管這些新儒學家主觀用意如何,起碼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科學的態度,背離“一分為二”的辯証法。

  再一類是特定的歷史時期某些開明的封建統治者留下的文化。周恩來認為對這類文化,也不能一概否定,也要吸收其中某些有益的因素。周恩來說:“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例如在封建時代,起過一些進步作用,對廣大人民有好處的東西,也是應該肯定的。甚至封建王朝裡邊也有一些有進步作用的東西,有的帝王也做過促進歷史發展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採取非歷史主義的觀點一律抹煞。”19例如,對改良主義也要分析。要看是什麼時候的改良主義,革命高潮時主張改良,那是調和階級矛盾,阻撓革命,必須反對﹔而“戊戌變法”是改良主義,但它對當時的中國,對當時資產階級的啟蒙運動,是有好處的,我們不能否認。

  其次,周恩來對挖掘傳統文化提出了具體原則。在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中國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華民族有兩大優點:勇敢、勤勞。”20這是我們要繼承的發揚的﹔在文學藝術方面提出“要有人民性,要站在同情廣大人民方面。我們把歷史的東西搬出來,是否就背離了現實呢?要看作品的內容”21﹔在史學方面提出“暴露舊的東西,使后人知道老根子,這樣就不會割斷歷史。……我們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歷史遺產貢獻出來。”22他還提出“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23在科學技術方面提出“從知識來說,反對的是那些有害的東西﹔有利於人民的科學技術,有利於人民的知識,我們還是歡迎的,還是要學習的。”24他肯定“知識就是力量。”

  周恩來為了使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付出了創造性的勞動。他不僅要求各業務部門要重視這項工作,而且他身體力行,親自領導、指揮發掘古代文化的精華,做到有所創新,使內容和形式統一起來,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在他自己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觀念、文藝思想、史學和其他科學的思想中,也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

  三、努力培養繼承傳統文化的人才,創造社會主義的新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一需要人才﹔二需要創造。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創造嶄新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是周恩來關於傳統文化現代化思想的核心。他不止一次提出挖掘古代文化的精華要為今天社會主義服務的觀點。

  為了傳統文化現代化,周恩來強調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因為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使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研究。從事科學研究,要有人才,沒有一支強有力的研究隊伍是完不成這項艱巨任務的。

  1950年6月8日,周恩來在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指出:“我們的國家存在了幾千年,人口發展到四億七千五百萬,能夠抵抗敵人的侵略,戰勝各種自然災害,這表明我們民族過去是掌握了一些客觀事物的規律的,因而是有科學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很好地去發掘它,研究它。”25現在要研究它、發掘它就和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一樣需要人才。周恩來指出“我們的國家是這樣地大,我們建設事業發展得這樣地快,今后還要發展得更快,因此,我們不能不更快地擴大知識分子的隊伍,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隊伍,以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迫切需要。”26他這一觀點當然也包含著培養發掘傳統文化的專門技術人才。

  同時,周恩來還就發掘傳統文化需要培養人才提出具體的意見和措施。第一,要尊重和發揮老專家的意見和作用。周恩來認為老專家“都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過去這方面的工作組織得不好,沒有能使他們的力量發揮出來。”27因此,他指出對老專家要給以各方面的照顧,做好組織工作,發揮各路“諸侯”的力量“把知識和經驗留給后代。”28第二,指出要培養年輕的一代。因為老專家“今后的日子總是比中、青年人少一點了。”29為了使中、青年人盡快地脫穎而出,他提出老專家“如果自己不能動筆,可以帶徒弟寫點東西。”30周恩來是在1959年講這番話的,在他的號召下,后來文化界、科技界“帶徒弟”蔚然成風,“拜師”成為培養新生力量的新鮮經驗,一批年輕的專門人才迅速成長,也包括發掘傳統文化的新的一代。

  周恩來還強調培養起來的發掘傳統文化的人才要勇於創造。他說:“在科學研究中,要貫徹執行“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學術上的自由討論,以充分發揮科學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31很明顯,發掘傳統文化的人才要有很高的素質,缺乏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不行,沒有創造性也不行。發掘傳統文化是極為嚴肅的科學研究,如果為研究而研究,研究的東西,不能古為今用,那就不可能把傳統文化現代化,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周恩來明確地指出:“如果我們不把書本上的知識跟實踐相結合,這個知識就是死的,沒有用。”32他認為學習古代的東西,不能為現實服務,是毫無意義的,發掘傳統文化“都是為了今天的創造。”33就是把傳統文化現代化,為社會主義服務。芭蕾舞劇《小刀會》是中國的歷史題材用芭蕾形式來表達,這是創造。“其中的《弓舞》沒有女的站在男的身上那些芭蕾動作”,也是符合國情的。他特別強調在發掘傳統文化時,可以溶化外國好的東西,但主要是挖掘本民族的東西為主。他說:“我是主張先把本民族的東西搞通”,在挖掘過程中“把古代的、外國的東西溶化在創作裡,應該注意時代背景。”34不能不顧歷史,不能不顧國情,否則不是創造,而是粗制濫造。這是創造的重要原則。

  其三,周恩來對發掘傳統文化寄於厚望。他說:“我們要根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點,用我們民族的形式,進一步創造我們民族的燦爛文化。”35他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祖先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們要發掘、要繼承,“使它發揚光大,一代勝過一代,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就更加發揚光大。”36他滿懷信心地預示“將來在共產主義的大家庭中,中華民族這一份文化財富,將會佔很重要的地位。”37他語重心長地說:“中國人幾乎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這樣大的國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那我們就對不住世界人民,也對不住我們的祖宗。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所創造、有所發展。”38

  周恩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理論是非常豐富和深刻的。我們認真學習和把握他的這一理論和他創造性的實踐,對繼承和發揚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河南洛陽工學院)

  注 釋:

  ①、②、③、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21、22、26、27、28、29、30、33、34、36《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63頁、第269頁、第269頁、第467頁、第196頁、第 320頁、第 320頁、第343頁、第425頁、第467頁、第468頁、第297頁、第298頁、第197頁、第295頁、第165頁、第296頁、第295頁、第295頁、第297頁、第344頁、第344頁、第343頁。

  ④、⑤、16、17、18、19、24、25、31、32、35、37、38《周恩來教育文選》第17頁、第 2頁、第59頁、第148頁、第 146頁、第 59頁、第 61頁、第7頁、第143頁、第58頁、第60頁、第60頁、第61頁。

  20《周恩來選集》上卷,第323頁。

  23《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第393頁。

  《周恩來百周年紀念論文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