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確定的國防建設戰略目標

季雲飛 朱之江 宗成康

2020年09月21日15:14    來源:人民網

  周恩來是我黨我軍的杰出領導人之一,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在民主革命時期,他參與領導人民軍隊戰勝國內外敵人,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他參與領導軍事斗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建設思想,“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嘔心瀝血,付出了巨大精力。”①本文擬從國防建設的戰略目標、國防力量建設的基本內容和國防建設的基本方針原則三個方面論述周恩來的國防建設思想。

  國防建設的戰略目標:保衛國家安全,反對、制止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新中國成立伊始,面對嚴峻的國防形勢,周恩來即於1950年6月明確提出:“為了保衛我們民主、獨立的國家,就不能不加強我們的國防。”②1950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為建國一周年舉行的慶祝大會上,周恩來再一次強調:“中國一直是帝國主義侵略盜匪的重要目標,因此勝利了的中國人民不可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護自己。我們必須及時地加強我們的國防建設,並且隨時警惕地注視著帝國主義敵人擴大戰爭的陰謀。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人民空軍和人民海軍,才能夠擊退從空中和海上襲來的武裝盜匪,保護我們的領空領海不受侵犯。我們的人民陸軍必須陸續加以強化,使它足以戰勝任何侵略者。”③周恩來的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我國國防建設的戰略構想。

  國防如何建設?重點放在哪裡?這與國防建設的戰略目標密切相關。為此,周恩來及時地指出了我國國防建設的戰略目標:一,確保我國人民安定的生活和生產環境。周恩來在1950年9月30日所作的《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國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脅的環境下來恢復和發展自己的工農業生產和文化教育工作。”④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強大的國防力量為依托﹔二,以強大的國防力量反對、制止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⑤總之,“為防備帝國主義發動戰爭,我們應該在和平斗爭中鞏固國防,加強經濟力量。要使帝國主義不敢發動戰爭,萬一它發動戰爭,就叫它遭到失敗”。⑥

  周恩來確定的我國的國防建設戰略目標與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國防建設戰略目標具有本質的差別,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時代特點。

  一是正義性。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既不侵略別國,也不允許別國侵略我國。我國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建設國防的。這就表明我國的國防建設是正義的事業。新中國成立之初,針對美帝國主義的封鎖,周恩來表示:“我們決不能因此就向美帝國主義屈服”,我們要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力量,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⑦我們的國防建設如同我國的外交斗爭一樣,“堅持國際主義,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堅持愛國主義,反對世界主義”,⑧實現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一。在這種國防建設戰略觀指導下的國防建設,具有無產階級的正義性。

  二是防御性。我國的國防建設完全是為了防御。而我國的國防防御又是積極防御。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出兵干涉。對此,周恩來明確指出:“朝鮮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我們應採取積極防御,“假如我們採取消極防御的辦法,那是不行的”。對於美國侵犯朝鮮,我們採取的辦法是“出兵去管”。這是我國國防上在特殊條件下的積極防御,因為,“朝鮮問題對於我們來說,不單是朝鮮問題,連帶的是台灣問題。美帝國主義與我為敵,它的國防線放到了台灣海峽,嘴裡還說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鮮,我們出兵去管,從我國安全來看,從和平陣營的安全來看,我們是有理的,它是無理的”。⑨

  周恩來主張,實行積極防御,應堅持“后發制人”的原則。他說:“資本主義國家,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針鋒相對,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總是採取后發制人的辦法。”10

  1964年10月,當我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時,周恩來當即代表中國政府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鄭重聲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的核威脅。”11可見,周恩來的國防建設戰略觀具有鮮明的積極防御性。

  三是威懾性。威懾性是周恩來國防建設戰略觀的顯著特點。在新中國國防建設起步之際,周恩來就提出“在和平斗爭中鞏固國防”,以實現“使帝國主義不敢發動戰爭”的思想。1964年10月,周恩來在《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聲明中明確指出:“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12 12月,周恩來再次明確指出:我們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打破核壟斷,核訛詐。……如果搞得好,能夠制止戰爭,最后消滅核武器”。又說:“尖端要有,有了導彈、核武器,才能防止使用導彈、核武器﹔如果我們沒有導彈,帝國主義就會使用導彈。”13以強大的國防實力推遲甚至制止戰爭,使我國國防在擔負起打贏戰爭的同時,還能制止戰爭,尤其是制止核戰爭。這就充分體現我國正義性、防御性的國防力量發揮巨大的威懾作用,迫使那些戰爭販子的活動有所收斂,從而使我國國防建設達到反對、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根本目標。

  國防力量建設的基本內容:軍隊建設、國防工業、國防科技、國防后備力量及全民國防教育

  國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到各個領域。凡是國家為增強自身的防衛力量,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追求國家的根本利益,而在軍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等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與防衛有關的重大措施,都屬於國防建設的內容。對此,周恩來在長達27年總理國務的生涯中都極為重視。尤其是對軍隊建設、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三方面國防建設內容有許多精辟論述,是其國防建設思想的精華之所在。

  軍隊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首要內容。周恩來認為:“有國家,就需要有軍隊保護﹔帝國主義存在一天,軍隊的任務就一天也不會輕鬆”。14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因此平時就應進行戰爭准備,眼睛對著敵人,思想上警惕著敵人。新中國成立后,我軍面臨著強大的敵人,而我軍在很多方面與之相比差距很大,所以,以應付戰爭為目的的自身建設任務是非常急迫和艱巨的。為此,周恩來要求全軍切實加強政治、軍事建設。

  周恩來要求軍隊提高政治素養,保持穩定性。他強調:在和平年代,部隊必須加強敵情觀念,這是我們保衛和平的首要問題﹔黨必須加強對軍隊的領導,這是建設一支既有高度軍事素養又有高度政治覺悟的革命軍隊的關鍵﹔軍隊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中斷工作,不能擅離職守”,“軍隊要保持堅定的穩定性”。15同時,軍隊還應注意加強軍政聯系,關心國家建設﹔改進軍內關系,增進內部團結﹔密切軍民關系,作好人民的子弟兵。

  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周恩來認為,必須加速軍隊的諸軍兵種的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雖然歷經了二十余年的戰爭考驗,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但就軍隊的技術和裝備而言,則是非常落后的。一支500多萬人的軍隊,幾乎沒有自己的海軍和空軍,更不用說原子彈和氫彈這樣尖端武器。這顯然與中國這樣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地位不相襯,與未來反侵略戰爭的需要不相適應。所以,必須加速諸軍兵種的建設。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全軍通過精簡整編,在減少軍隊的總人數,並減少步兵的基礎上,以適當比例成立了海軍、空軍和其他特種兵﹔在武器裝備上,認真規劃裝備的發展,力爭“用三五年的時間迅速建立中國自制陸軍武器、彈藥和空軍、海軍彈藥的基礎”,16並適當進口,以保証裝備水平的提高﹔在教育訓練上,突出正規化,要求統一戰略、戰術、意志,統一教材、典范,統一訓練機構、教育制度、學校管理,以保証戰斗力的提高。

  周恩來十分重視部隊的軍事訓練。他在百忙中抽空下基層視察部隊。1953年,他在長江口檢閱海軍某部,號召海軍官兵“加強訓練,提高技術,為鞏固祖國的海防而奮斗”。17 1957年,他檢閱駐青島的海軍部隊,要求海軍將士:“為建立一支更加強大足以保衛自己的人民海軍,為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保衛遠東和世界和平而奮斗不息”。181964年,他在天津視察駐軍、觀看軍事演習時,勉勵官兵“要學好毛澤東軍事思想,搞好軍事訓練,練好近戰、夜戰本領,為反侵略戰爭做好充分准備”。19這一系列指示有力地促進了我軍的建設。

  國防工業是國防建設重要內容,而重工業又是國防工業的基礎。周恩來指出:“國防工業是在重工業的基礎上發展的。”20因為隻有重工業發展了,才能保証整個工業的發展,才能保証現代國防力量的發展。一旦重工業建立起來了,隨之我們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自己能夠生產足夠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夠獨立地制造機器,不僅能夠制造一般的機器,還要能夠制造重型機器和精密機器,能夠制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遠程飛機﹔還要有相應的化學工業、動力工業、運輸業、輕工業、農業等等”。21這無疑是中國百多年來孜孜追求的宏偉目標。沒有這樣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實現工業化,我們的國家就不能完全獨立,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周恩來的“發展重工業以加強國防”22的思想是完全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和長遠利益的。當時中國雖有一點重工業的底子,但作為工業化的基礎是很不夠的。我們連制造坦克、飛機、汽車、拖拉機和高級的炮都不會,怎麼保障國防呢?因此,不能不首先集中主要力量來發展重工業。加之我們建國后一直遭受超級大國的封鎖包圍,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所以,必須集中力量加速發展重工業。當然,發展重工業需要資金比較多,建設時間比較長,贏利比較慢,產品大部分不能直接供給人民消費。所以,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必然造成人民生活的困難。那麼以犧牲人民暫時的利益來換取國家的安全是否正確呢?對此,周恩來作了肯定的回答:“為著我們子子孫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暫時把許多困難擔當起來”。23

  周恩來一再強調,國防工業要注重生產,抓好質量。他說:在軍工部門,“生產是基礎,要在生產發展基礎上增加基本建設,要逐步地把生產基礎擴大,不能把生產停下來搞基本建設”。24又說:“要抓緊步槍、機槍、高炮、地空導彈、飛機、潛艇、反坦克武器等常規武器的生產”。25周恩來在強調數量的同時更注重質量。尤其是尖端武器,周恩來提出:“要以質勝敵,數量不能太多,太多了反而背包袱”。26要求各軍工單位“要抓產品質量,要對黨、對人民負責,對祖國的榮譽和戰士的安全負責,要安全第一,重視質量”。27

  從未來戰爭的實際出發,周恩來強調“工廠不能都放在沿海”。281964年7月,周恩來再一次明確指出:“從戰爭觀點看,要設想一、二、三線,不但要擺在平原,也要擺在丘陵地區、山區和后方。工業太集中了,發生戰爭就不利,分散就比較好”。29這實際上提出了建設后方基地、改善工業布局的戰略思想。舊中國的工業布局極不合理,70%以上的工業偏集於東部沿海地區,其中,重工業主要集中在遼寧,輕工業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島、廣州等少數大城市。廣大內地,特別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幾乎沒有現代工業。這顯然是很不合理的。減少因戰爭給我國帶來的損失,工業建設的重點應在內地,尤其國防工業,更“應搞在內地”。根據這一思想,國家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陸續調整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布局,把一半以上的基本建設資金投向內地,從而初步改變了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在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形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這無疑對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國防經濟潛力在現代戰爭中的穩定性,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科學技術是國防建設的關鍵內容。周恩來認為:“科學是關系我們的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30但建國初,我們的科技水平十分落后,尖端科學技術幾乎是空白。這種狀況顯然與我國國防發展的需要是極不相符的。對此,周恩來鼓勵大家樹立實現科技現代化的信心,要看到我們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各方面有利條件:有辯証唯物主義思想作指導,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客觀規律,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做保証,在舊社會,某些科學家赤手空拳,單槍匹馬,也還能做出一些貢獻,在新社會,社會制度有了根本變化,生產力解放了,人們思想解放了,單槍匹馬變為群策群力,科學家有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廣大的自由天地﹔有一支比舊中國大許多倍的知識分子隊伍和科技力量,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工業。

  實現科技現代化,保証國防科技迅速發展,必須要堅持黨對國防科技的領導。周恩來堅決反對那種以“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為由,削弱或取消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的做法,他說:“科學事業的領導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術領導,另一方面是政治思想上和行政上的領導”,“科學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方針、政策、計劃等方面,更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31為實現黨對國防科技工作的切實領導,周恩來要求各級領導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尊重知識,進而通過學習,變不懂為懂,變外行為內行,提高黨對國防科技事業的領導水平。

  國防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知識分子。周恩來要求科技人員加強思想作風的鍛煉,“做到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要求有平凡而偉大的風格,要有終身為這門事業的思想﹔高度的科學計劃性,要求一環扣一環,採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克服鬆、散、亂、慢的現象”。32這是我國尖端事業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周恩來指出:“隻有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我們才能有鞏固的國防”。33他提醒科技工作者﹔當我們向前趕的時候,別人也在繼續迅速地前進,因此我們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必須時刻瞄准世界先進水平,必須從外國的最新成就入手,經過自己的努力,進行吸收消化,並給予創新。一旦我們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就可以以此帶動其他,全面實現科技現代化,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力,並進而從根本上鞏固我們的國防。

  在國防建設中,周恩來認為,除集中主要力量加強軍隊建設和國防工業、國防科技建設外,還應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和全民國防教育。在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方面,周恩來曾主持部隊復員工作,接見過民兵工作會議全體人員,並明確號召:“使軍事服從政治,平時不忘戰時,為今后建設一支以復員軍人作骨干與我國民兵制度相結合的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而奮斗”。34在全民國防教育方面,他多次強調“一切經濟建設、文教、衛生、政治、軍事等,都要有備戰思想和備戰准備”,“把一切工作和備戰結合起來,邊備戰,邊建設”。35他還要求人民為祖國鍛煉身體,“中國人民的體質增強了,有了健康的身體,能夠掌握現代化的武器,有了這樣的國防”,帝國主義就不敢輕易地侵略我們。36在人防工作方面,他親自審核全國人防戰備重點城市方案,提出“全國應搞好人防工作的,一是城市,二是廠礦企業,三是港口、空軍基地,四是交通樞紐”。37可以說,新中國國防從弱到強,無處不凝聚著周恩來的心血。

  國防建設的基本方針原則:立足國內、依據國情、服從經濟建設大局、平戰結合

  周恩來不僅提出了國防建設的基本內容,而且還制定了國防建設的一系列方針、原則。

  周恩來認為,國防建設必須堅持黨和毛澤東一貫倡導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他在回答中國的國家建設包括國防建設是以國內力量為主還是以國外援助為主的問題時,明確指出:“我們的回答是以國內力量為主,即自力更生為主,小國應該這樣,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更應該這樣”。38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人民長期革命斗爭的經驗總結,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地依據本國的國情,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奪取了革命的勝利。當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並不是要拒絕接受外國援助,周恩來表示,“我們需要外援,友邦的援助我們是歡迎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關起門來萬事不求人。但是,中國的國防建設還應堅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本立腳點”。周恩來認為,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物質需求量很大的國家,必須要建立自己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包括國防體系,“不然一旦風吹草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援我們完全解決問題”。39國際關系是變化的,完全依賴外國的援助是靠不住的,還會受制於人。早在50年代初,當蘇聯幫助、支援中國進行國防建設時,周恩來就要求“打破那種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賴思想”,批評那種認為中國的落后面貌反正不能馬上改變、反正需要依靠外援的論調,指出這種“依賴和模仿”的思想,影響著中國防衛力量增長的速度。事實証明周恩來主張是正確的。50年代末,在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和圖紙,給中國國防建設制造困難時,由於中國國防建設一開始就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不僅使我國戰勝了困難,而且取得了國防建設的發展。

  自力更生力量的支點在人民群眾,周恩來主張國防建設應依靠人民,尤其“必需依靠工人階級”。40依靠人民群眾,不僅是人民共和國國防性質所決定的,而且也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經驗的總結。新中國建立前后,周恩來多次贊揚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援力量,贊揚農民把他們的子弟、丈夫送去參加人民解放戰爭,將節約的糧食供給前方和后方,組織民兵、民工維持后方秩序,協助戰爭,正是“依靠了偉大、勤勞、勇敢的中國農民,這才有今天的勝利”。41周恩來還指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也“歸功於工人階級的努力”,大規模的戰爭首先不能離開兵工生產,解放軍的武器主要是敵人送的,但彈藥還靠自己補充,工人建立了兵工廠,生產的彈藥數字最終“超過了國民黨反動派”。建國初期,周恩來號召人民群眾,特別是工人階級參與國防建設,他說:“今天我們進入大城市以后,情況更不同了,我們必須依靠工人階級,才能恢復和發展工作”。42必須讓工人階級“參加今后的國防建設”。又說:“今后對付帝國主義侵略,武器裝備必須依靠我們自己生產,這就需要我們工人階級作出更大的努力。”43

  依據國情、實事求是,這是周恩來對國防建設提出的一個基本原則。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情況是:長期的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統治,使中國積累了過多的貧困,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國防工業十分落后,財力匱乏。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能不考慮這些國情。早在1949年底,解放軍組建新一代空軍,急需飛機裝備,周恩來針對航空工業技術含量高,而中國技術落后,財力有限的現實,提出先維修、后制造的方針,他說:“中國的航空工業建設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是先有空軍,而且正在朝鮮打仗,大批作戰飛機需要修理,我國是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和6億人口的國家,靠買人家的飛機,搞搞修理是不行。因此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道路,應當是適應戰爭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發展到制造”。441953年,黨中央醞釀確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時,周恩來提出:依據實際情況發展重工業的主張,他認為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一是“底子不行”,中國還不能制造坦克、飛機、汽車、拖拉機和高炮﹔二是與過去的蘇聯相比,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蘇聯從1928年開始計劃建設,當時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還把機器賣給蘇聯,國際形勢還不像后來那樣緊張,“可以按部就班地做”,而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時期,所以“要加速發展重工業以加強國防”。1956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周恩來又提出了根據國情,按照“需要和可能”制定規劃的要求,將世界科學的最先進成就盡可能迅速地介紹到中國來,將我國科技事業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門類盡可能迅速地補足起來,爭取“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末,使我國最急需的科學部門接近世界先進水平”。45

  周恩來在主持國家建設中,始終要求和堅持正確處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主張和平時期國防建設要服從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重點是發展尖端武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朝鮮戰爭,台灣海峽局勢緊張,所以,當時“應該加緊發展的不僅僅是重工業,國防工業也要平行發展”。1956年后,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周恩來完全贊成黨中央和毛澤東關於放慢國防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建設的決定。他認為,國防建設必須以國民經濟為基礎,其規模和發展速度一定要同國力相適應,並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而逐步加強。在和平時期,如果將人力、物力、財力統統集中搞國防建設,別的生產少了,人民的生活也不能改善,各方面緊張。因此,他主張,大膽“設想可能有一個和平時期,容許我們把完整的工業體系建設起來”。46重點加強冶金工業、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把底子打好”。當然,和平時期放慢國防建設的速度,並不是不要國防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而國防建設又是經濟建設的可靠保障,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所以,周恩來又主張,在國際形勢緩和后,於重點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發展尖端武器,研制原子彈、導彈、遙控裝置、遠程飛機。60年代初,他提出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且指出:“四個現代化,要同時並進,相互促進”,不能等工業現代化以后再進行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

  如何把握平時與戰時國防建設的關系?周恩來還提出了平戰結合“離戰於平,寓軍於民”的思想。中國的國防是防御性的,而戰爭決定於人力、物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總和,中國未來反侵略戰爭必須是全民動員,這就決定了國防建設不僅僅是國防工業部門和軍隊的任務,而是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廣大人民群眾肩負的重任。防患於未然,為適應未來反侵略戰爭的需要,各個經濟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必須有適應未來戰爭的能力,所以,周恩來指示各個企事業單位和經濟部門,隻要有可能,都應該“打破軍民界限,共同協力,軍民兩用”,47明確提出工交、通信、航運、農田水利建設及氣象都要貫徹這一方針,其他民用工業也要按照不同行業、生產工藝,分別制定轉產軍品的計劃。另一方面,周恩來又要求軍工部門在和平時期為經濟建設服務,不能一味考慮生產軍品,武器造出來,仗又不能打,槍炮又不能吃,子彈生產多了還不利,而且武器裝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更新,大量的武器生產會造成嚴重浪費。周恩來指出,和平時期軍工部門能夠生產的,民用工業不要重復搞,“可以結合起來共用,現在和平時期可以用作普通的民用的機械生產”,48這樣可節省一些資金。軍工部門支持經濟建設,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同樣也就增強了國防力量,提高我國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的總體實力。

  周恩來的國防建設思想對我們今天的國防建設仍具有指導意義,他的關於我國國防的正義性、防御性、威懾性的論述,關於國防科技要瞄准世界先進水平的主張,以及關於國防建設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人民,依據國情,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平戰結合的思想,仍然閃耀著不滅的光芒,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注 釋:

  ①江澤民:《偉大的軍事家周恩來·序言》。

  ②《周恩來經濟文選》第64頁。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4、20、21、22、23、28、30、33、36、38、45、46、47、48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3頁、第37頁、第37頁、第85頁、第33頁、第91頁、第87頁、第50頁、第431頁、第431頁、第275頁、第 110頁、第 232頁、第 110頁、第144頁、第 25頁、第181頁、第182頁、第130頁、第10頁、第232頁、第182頁、第236頁、第 472頁、第 238頁。

  13《戰后國際關系手冊》第 293頁。

  15、25、26、27、35、37《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第120頁、第 280頁、第 280頁、第 501頁、第 3頁、第 476頁。

  16、17《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第251頁、第333頁。

  18、19、29、31、32、34《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第67頁、第644頁、第654頁、第55頁、第542頁、第145頁。

  40、41、42、43《周恩來選集》上卷,第349頁、第348頁、第349頁、第363頁。

  24、44 轉引自段子俊《新中國航空工業的主要奠基人》,見《不盡的思念》

  《周恩來百周年紀念論文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