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2020年09月15日13: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這個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永遠銘記的名字,一個讓人一想起就心中充滿溫暖的名字。周恩來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偉大人格的典范,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化身,更是我們當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楷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周恩來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偉大風范,感召和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同志身上展現出來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上奮勇前進。”今天我們學習周恩來的精神品格和偉大風范,應當突出學習他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切的為民情懷、強烈的使命擔當和優良的工作作風。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隻有理想信念堅定,才能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無所畏懼、奮斗到底。周恩來說:“人是應該有理想的,沒有理想的生活會變成盲目。”面對“瓜分豆剖,蠶食鯨吞,岌岌乎不可終日”的民族危機,在“邃密群科濟世窮”、各種主義輪番登場均告失敗的情況下,周恩來為拯救人民出水火、挽國家民族狂瀾於既倒,東渡日本尋求真理﹔參加五四運動,初步接觸馬克思主義﹔西赴歐洲,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正如他在自述中說的,“因為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在國外接受了歐洲的革命思想,加上看透了民族主義不能解決中國問題,要社會主義來擔當這個責任。”在對比鑒別中,他接受了一直在探尋的“新思想”——馬克思主義,並矢志不移。他說,“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試想,如果不是堅定的信仰信念,無論從出身、知識、才能、地位哪個方面講,周恩來原本都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但他恰恰選擇出生入死、艱苦奮斗,這就是信仰信念的力量。反觀那些腐敗變質的黨員干部,無不是在理想信念上出現了滑坡。
我們學習周恩來,堅定理想信念,一是要像他那樣勤奮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他案頭放著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不知看了多少遍,許多地方圈點得密密麻麻,並寫下了大量眉批。二是像他那樣自覺接受組織管理和訓練。周恩來嚴格按照要求參加組織生活,即使在擔任共和國總理后,他還曾經問自己所在黨小組的組長,為什麼很久沒有開黨小組會。當得知是因為怕影響自己工作而沒有通知自己參加時,他很嚴肅地指出,作為一名黨員,必須按黨的要求過組織生活,不能有絲毫的特殊。三是像他那樣終生踐行理想信念。周恩來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模范。他制定《我的修養要則》,終生實踐。他說:“我們這些人一輩子就是為國家、為人民拉車啊!一息尚存,就得奮斗!”正如朱德同志曾說的,“總理是一個徹底的革命家。周總理偉大光輝的一生,是為理想信念而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的一生,他用畢生精力踐行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光輝照亮了他的一生。”
二、深切的為民情懷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工作路線和生命線。周恩來一生堅持服務群眾,把自己比喻為“人民的總服務員”,始終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胸章。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始終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比如1960年提出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需要精簡多余職工。他強調“對於一切精簡下來的職工,都要採取各種補助和補貼辦法妥善安置。”在聽取甘肅定西旱災情況匯報時,在病榻上的周恩來用顫抖的手對救災工作連批“九個不夠”,又重重地接連畫上三個感嘆號。在邢台地震災區,他在向群眾講話時發現自己背對大風,而群眾面對寒風。於是他高喊“全體向后轉”的口令,自己走向群眾的對面,面風而立,發表講話,避免讓群眾面對凜冽的大風。在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像周恩來那樣,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周恩來始終緊緊依靠群眾。“他經常深入一線,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情況。作決策時,他善於聽取不同意見,鼓勵大家各抒己見。”在1961年全黨大調研時,周恩來深入河北邯鄲武安縣伯延公社,廣泛接觸和融入群眾之中,了解到了農民對大食堂的抱怨,了解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並立即寫信給毛澤東同志,從而使伯延成為全國第一個停辦大食堂的地方。今天,我們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想問題、做決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對群眾的服務一定針對群眾的實際需要,並且要由群眾下決心而不是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周恩來始終飽蘸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1973年他重返延安,看到延安人民仍然過著艱苦的生活,禁不住潸然淚下。在伯延,他深入一位叫二廷的農民家,看到四個沒娘的孩子,主動提出要幫助撫養一個,養大后再送回來﹔在老農家坐在門檻上,他與農民拉家常﹔在病號家裡,他下意識地幫農民穿鞋子。周恩來去世后,沿途36華裡、百萬人肅立默哀為他送行。這無不反映出周恩來始終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始終飽蘸著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我們要像周恩來那樣,心裡時刻裝著群眾,保持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隻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能把我們當親人。群眾在我們心目中份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目中的份量就有多重。
三、強烈的使命擔當
共產黨作為使命黨,每一名黨員都必須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周恩來一生不懼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奉獻,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無論是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領導南昌起義、領導開展白區的斗爭,還是協助毛澤東同志進行重慶談判,哪裡條件險惡,哪裡都會出現他的身影。1946年重慶較場口血案發生,周恩來不懼敵人的恐嚇,當面戳穿敵人的陰謀,並找蔣介石提出嚴正抗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勇敢地同“四人幫”進行斗爭,盡最大努力保護干部和知識分子,用堅韌不拔的戰略定力,用厚德載物的大智大勇,最大限度地減少這場動亂給黨和國家帶來的損失。今天我們面對“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每位黨員干部都要不辱使命、勇於擔當,敢於斗爭,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周恩來始終顧全大局,維護團結。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隻要黨和人民需要,自己的地位、榮譽、利益都在所不惜。他多次讓位,比如為維護團結大局,他主動將自己擔任的紅軍總政委職務讓給張國燾。今天,面對地位、榮譽和利益,我們是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還是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升遷去留和榮辱得失,這是檢驗共產黨員黨性的重要試金石。周恩來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一生勤勤懇懇,嘔心瀝血,任勞任怨,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有時在16個小時以上,甚至一連幾天不合眼。胡志明訪華時鄭重向他提出一個請求,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他的回答是“我做不到。”正如澳大利亞前總理弗雷澤所說:“他以犧牲和獻身精神長期為他的國家服務,這是很少有人能夠相比的。”我們對標周恩來,理應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極端的工作熱忱,盡心盡力、廢寢忘食、守土有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四、優良的工作作風
作風決定形象。海明威1941年在重慶與周恩來談過一次話,他后來評價周恩來,“如果這個人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那麼,中國的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周恩來堅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比如他在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時,提出“兩條腿走路”問題,指出蘇聯教科書不注意這個問題,有片面性,而我們提倡要對事物進行全面的分析,要排除片面性。在七千人大會期間,周恩來參加福建省小組討論時說:“這幾年來,黨風不純,產生了浮夸和說假話現象。我們要提倡說真話。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要大家講真話,首先要領導喜歡聽真話,反對說假話。”他強調“要提倡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他說:“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這四句歸納起來就是實事求是。”建國后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城市鄉村。為解決北京交通擁擠問題,他專門乘坐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我們今天學習周恩來,就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做老實人。
周恩來一生艱苦朴素,清正廉潔。他辦公椅上常年搭著一件衣服,進辦公室就換上這件衣服辦公,為避免衣袖被磨破,他還習慣戴套袖辦公。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帶頭不吃魚肉蛋。曾經為他服務過的廚師說,“我當了這麼多年廚師,做了這麼多年的菜,沒少為大官掌勺。隻見過點名要山珍海味的,還沒有見過像總理這樣這不准吃、那不准做的。”他身后不留分文,積蓄全部繳黨費,甚至不留骨灰,是徹底的革命者、無產者。我們學習周恩來,就要發揚艱苦朴素、勤儉節約精神,自覺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避免陷入拜金主義和純物質主義的泥潭。周恩來堅持原則,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模范。他在《我的修養要則》中寫到,“要與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做原則上堅決的斗爭。”他嚴於解剖自己,勇於承認錯誤。在遵義會議上,面對博古在報告中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敗進行的辯護,周恩來在接下來的副報告中,從主觀因素分析上明確提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錯誤,作為“三人團”之一,自覺從主觀上作檢查,進行自我批評。楊尚昆在回憶錄中說到,周恩來“出以公心,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這種態度,對扭轉會議形勢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堅持真理,敢於批評不正確的觀點。黎平會議后他向李德通報會議情況,面對李德對放棄向湘西進發的責難,周恩來與李德拍了桌子,徹底決裂。我們今天學習周恩來,就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善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自我革命。周恩來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為避免親屬借自己名望得利,專門制定家規。侄子侄媳本來已在北京安家,但仍動員他們調回老家工作。據有關統計,近年來腐化墮落的黨員干部80%與家屬子女有關。今天我們學習周恩來,就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嚴管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以良好的家風帶動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
周恩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切的為民情懷、強烈的使命擔當和優良的工作作風,集中體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和精神風范,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學習踐行。(作者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本文為作者在李洪峰著《周恩來永遠的榜樣》讀書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