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友
2020年08月10日15: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年11月1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古田盛裝出鏡,迎來了又一次新輝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全體軍委委員參觀古田會議會址、向毛澤東雕像敬獻花籃,看望老紅軍、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干部,以及和年輕的會議代表同桌吃紅軍飯。
習主席雄渾的聲音在會場回蕩:“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實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証了我軍始終是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為我軍戰勝強大敵人和艱難險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軍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和作風。”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新古田會議與古田會議,同樣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思……
(一)
又逢重陽,歷史將我們帶回85年前“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崢嶸歲月。這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小鎮,而這座廖氏宗祠也在風雨中飄搖矗立了百余年。然而,在歷史的轉瞬之間,卻見証了一個神奇而偉大的歷史轉折……如果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未曾在這裡駐留,如果毛澤東、朱德、陳毅又未曾在這裡召集了一個會議,中國革命之道路會去向何方?如果那些歷史瞬間噴發的思想火花未曾在這裡閃灼,未來中國之命運又會是怎樣的景象?
南昌城頭呼嘯的槍聲、秋收暴動撼天的號角以及南粵廣州揭竿而起的旗旌……中國共產黨——這個6年前剛剛誕生於東方地平線、肩負國家民族大義、以解放天下勞苦大眾為已任的新興無產階級政黨,從血泊中挺起了脊梁,第一次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革命武裝——紅軍。
1927年9月,一個漆黑的深夜,江西羅霄山脈中段九隴山腳下,悄悄地行進著一支隊伍。這支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剛剛遭遇攻打長沙失利和20多天異常慘烈的激戰,5000人之眾銳減至800余人,后勤供給消耗殆盡,在日夜兼程的急行軍中,同志們早已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率領這支工農革命軍的指揮員,正是崛起於湖南韶山沖、胸懷天下雄才偉略的毛澤東。
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的一棵千年老楓樹,見証了一位偉人震撼人心的氣魄與胸襟:“我毛澤東干革命,圖的是天下勞苦大眾得解放。願意跟我走的,此行前去,山高水長,任重道遠……”
正是在這裡,毛澤東對幼年的工農革命軍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毛澤東提出了對未來中國革命的初步構想,矢志打造一支新型的中國軍隊。
“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班排有黨小組,連隊建黨支部,營、團設黨委,連以上各級黨組織書記任黨代表。這就在紅軍中建起嚴整的組織體系,為黨從思想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証。
1928年4月,井岡山,逶迤莽莽,密雲深鎖。
這個方圓五百裡、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崇山峻嶺,成為中國革命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隨著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另一支紅軍隊伍的加入,當時全國紅軍中隊伍最大、戰斗力最強、建設得最好的部隊“朱毛紅軍”由此誕生。改編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陳毅任士兵委員會主任。
1928年底,彭德懷率領平江起義部隊也來到了井岡山。一時間,山上紅旗招展,人強馬壯,開荒種田,打土豪分田地,軍民齊心,先后建立起了遂川、寧岡、永新、蓮花等7個縣工農兵政府,全盛時期人口達50萬人,總面積7200多平方公裡。
此時,毛澤東創建中央蘇區構想的序曲——“工農武裝割據”初見端倪。
1929年1月14日,為了打破蔣介石對井岡山發動的第三次“會剿”和經濟封鎖,由彭德懷帶領紅五軍留守,朱德、毛澤東則率領紅四軍主力悄然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進擊,展開外線內線配合作戰,實施“圍魏救趙”的軍事行動。然而,面對前有冰雪不化的山嶺阻路,后有敵軍重兵尾追和襲擊,屢次陷入險境……
其時,一封由閩西地下黨送到瑞金古城的軍情報告,讓毛澤東、朱德毅然決定——揮師入閩。
紅軍初創,根據地初創,總體上始終處於敵強我弱極端險惡之境地,數倍、數十倍乃至於百倍的敵人四面伏擊、圍追堵截﹔
紅軍每日行軍作戰,疲於奔命,稍有不慎即可招致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
紅軍的組成成分也十分龐雜:大部分來自舊式軍隊、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加之長期游弋於分散的農村區域開展游擊戰爭,源源不斷的農民補充和加入到軍隊中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必然會在紅軍中滋生、蔓延,諸如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傾向、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走州過府打家劫舍的流寇思想,以及盲動主義等等。
據1929年5月統計:紅四軍全軍指戰員4000余人,共產黨員1329名,其中農民、小商人以及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佔76.6%,工人出身的黨員僅佔23.4%。
如何建設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以擔負起中國革命賦予的偉大任務?從井岡山開始,在紅四軍官兵中間即一直存在著分歧意見。
1929年5月,一位中央特派員輾轉來到紅四軍,他就是剛從蘇聯紅軍高級射擊學校留學歸國的劉安恭。他的到來受到紅四軍的熱烈歡迎,並任命他為紅四軍臨時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
此時的劉安恭,卻是帶著共產國際精神和落實中央二月來信來到紅四軍的。而當時的中共中央未能客觀、准確地估量全國的斗爭形勢和紅四軍的斗爭實際,悲觀地要求紅四軍“將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去,朱、毛離開隊伍,以隱匿大的目標”,這顯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劉安恭的到來,仿佛注定要讓這支紅軍部隊經受更大的曲折與磨練。
為了解決黨內的爭論和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1929年6月22日,三克龍岩大獲全勝之后,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岩公民小學“興學祠”召開。
會議由陳毅負責籌備並主持召開,年僅28歲的陳毅力爭統一黨內意見,停止爭論而不致分裂。但隨著劉安恭等人“大家努力來爭論”的號召,爭論進一步爆發、擴大、升級……最終結果,毛澤東落選紅四軍前委書記,在賀子珍、曾志等陪伴下離開龍岩,到地方療養身體並指導閩西特委工作﹔朱德則率部隊出擊閩中以打破敵人的“三省會剿”。
新當選紅四軍前委書記的陳毅深感事態嚴重,8月下旬,寫出一份詳細的報告發往上海中共中央,隨后連夜啟程,沿秘密交通線抵達廈門,再轉道香港乘英國輪船,經晝夜波濤航行趕往上海……
據粟裕回憶說:“黨中央對紅四軍七大有批評,指出‘你們關著門吵架是不對的!’”
陳毅則回憶說,毛澤東完全表現出一個政治家的凜然大氣:“我現在不辯,將來事實總會証明的!”
所謂歷史無奈,暗夜中茫茫波濤,昭示著中國工農紅軍的前途、命運,乃至中國革命的航向,正艱難地探索前行……
(二)
攙狂瀾於既倒的,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又一個傳奇人物——周恩來。
1929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政治局委員李立三、周恩來、項英、關向應等,專門聽取了陳毅的詳細匯報。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書長,同時兼任組織部長、軍事部長的周恩來在復雜的時局中獨具慧眼,對於紅軍和農村根據地的斗爭形勢格外關注,尤其對毛澤東所創立的建黨建軍原則及紅色政權理論深表贊同。
9月1日,遵照中央要求,陳毅憑著驚人的記憶力秉燭疾書,呈報了五個書面材料:《關於朱德、毛澤東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關於朱、毛紅軍的黨務概況報告》《關於朱、毛爭論問題的報告》《關於贛南、閩西、粵東江工農運動及黨的發展情況的報告》以及《前委對中央提出的意見——對全國軍事運動的意見及四軍本身的問題》。
無論口頭報告或書面報告,陳毅力求客觀、公允、准確,充分展現了陳毅作為一個政治家襟懷坦蕩、磊落無私的思想品格。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周恩來明確指出了紅四軍黨的七大政治上的錯誤,責令劉安恭立即返回中央,並代表中共中央鄭重宣布:要鞏固紅四軍團結,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仍由毛澤東繼續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
不幸的是,劉安恭已於當年10月紅軍出擊東江的戰斗中英勇犧牲了。
1929年10月底,陳毅從上海帶回了中共黨史上著名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充分肯定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明確指出:紅軍由前委指揮,黨的一切權力集中於前委指導機關,這是絕對不能動搖的原則。
陳毅及時向紅四軍前委傳達了中央指示精神。久別重逢的朱德、陳毅徹夜長談,兩顆金子般閃光的心,以及政治家寬闊襟懷與高風亮節展露無遺:追求真理,服膺真理!
朱德當即提議請毛澤東回來重新主持紅四軍前委工作。
此時,因為惡性瘧疾發作,輾轉到永定金豐大山中養病的毛澤東,接到朱德請他回來重新主持前委工作的來信。雖重病纏身,但他還是被擔架抬著從永定一路跋涉來到了上杭城。
上杭臨江樓曾是“廣福隆”貨棧舊址,三層兩落,白牆平頂,拱形廊檐,臨江而立。樓前,一棵百年大榕樹,撐起如雲華蓋。
毛澤東入住風光如畫的臨江樓,在當地名醫吳修山的精心治療下,病情逐漸好轉。
適逢重陽節,俯看江水如碧,庭院菊花怒放,毛澤東一掃落魄心境,欣然命筆填詞一首《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裡霜。
中國革命趟過山岙又見平川。
1929年1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東江返回閩西﹔11月23日,紅四軍再次佔領汀州城﹔11月26日,毛澤東乘坐擔架急匆匆從上杭蛟洋趕赴汀州,於暮色蒼茫中,三位老戰友見面分外歡喜:“朱毛,朱毛,朱不離毛,毛不離朱,朱毛不分家呵!”直至1973年,晚年的毛澤東依然堅稱:“朱不能沒有毛,毛不能沒有朱。”
陳毅展現出一個共產黨人“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品格。事后,毛澤東曾批評陳毅為“八邊美人、四方討好的陳毅主義”﹔陳毅則爽朗地笑答曰:“陳毅主義”是非無產階級的東西,我自己也要和同志們一起打倒這個“陳毅主義”啰!
40多年后,周恩來還滿懷感慨地表示:今后,外國兄弟黨代表團和個人來華參觀時,多請他們到上杭古田、才溪去看看……
(三)
1929年11月底,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正式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紅四軍黨的九大的籌備工作忙碌、緊張而有序地展開。
1929年12月3日,紅四軍大部隊開赴連城新泉,進行著名的“新泉整訓”:毛澤東和陳毅負責主持政治整訓,朱德負責主持軍事整訓。
群山拱衛的新泉鎮,地勢險要,山青水秀,尤以新泉河一眼眼“嘟嘟”冒出氣泡的溫泉,雲蒸霞蔚別具風情。正是“新泉整訓”期間,在井岡山時期制定的“上門板,捆禾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六項注意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兩項注意:“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廁所。”直至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時,再一次對其內容作了調整與規范,成為人民軍隊必須遵循和奉行的行為准則。
此時,形勢突變,國民黨第二次“三省會剿”直逼閩西蘇區,贛敵金漢鼎部已攻佔長汀,正向新泉奔襲而來……
12月中旬,為確保會議順利而安全召開,紅四軍緊急移師上杭古田。
據聞,彩眉嶺下有一塊地形似“田”字,鄉間雅士稱“古墾之田”,遂得名:古田。
古田地處上杭、龍岩、連城三縣交界,山多地險,宜於軍事攻守。
紅四軍前委、政治部和司令部均設在八甲村,4個縱隊則分別布防於周邊的賴坊、竹嶺、溪背、榮屋等村落,形成犄角拱衛之勢。
工人調查會、農民調查會、士兵調查會,以及各支隊、縱隊黨代表聯席會議……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氣氛活躍,大膽地、尖銳地揭露黨內、軍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及其表現,議論各種錯誤思想產生的根源、危害,並探求克服的途徑與辦法……最終,紅四軍官兵的思想逐漸統一到了“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這樣一種全新的認識上來。
毛澤東緊張、忙碌而辛勞。白天,參加各種調查會、座談會,與大家促膝談心﹔晚上,聽取匯報收集意見挑燈疾書,從新泉的望雲草室到古田的鬆蔭堂,一燈如豆筆走驚雷……12月26日,當洋洋洒洒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最后收筆,推窗眺望,天邊已微露黛青色晨曦,才驀然記起今日正是自己的生日,人生已走過風風雨雨的36個春秋呵……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如期在古田廖氏宗祠隆重召開﹔會場上懸挂的4條標語是:“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盲動主義”“反對冒險主義”和“反對機會主義”。
其時,漫天飛雪,揮洒蒼茫。這座始建於清末、后由紅軍改名為曙光小學的廖氏宗祠,廳堂上一堆堆噼啪炸響的木炭火,悄悄融解著天井裡厚厚的積雪和堅冰,頓時升騰起暖融融的春意。
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20多人,除各級黨代表外,特別強調選舉一定數量的青年代表、戰士代表和軍事干部代表。
會議由陳毅主持,他在開場白中說:我們紅四軍在今天召開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最重要的是為著克服目前本軍黨內所發生的一切不良傾向,再者希求各位代表應積極地來發揚我們黨內的民主精神,用自己的布爾什維克的自我批評精神來檢討本軍黨內發生的一切不良傾向。
在會上,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
大會氣氛熱烈,空前和諧團結,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並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李任予、黃益善、羅榮桓、林彪、伍中豪、譚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等11人為前委委員,楊岳彬、熊壽祺、李長壽等3人為候補委員。毛澤東重新當選為前委書記。
《古田會議決議》總結了紅軍創建以來軍隊建設的經驗與教訓,明確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鍛造紅軍政治更加合格、紀律更加嚴明、作風更加文明。
《古田會議決議》是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它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建黨建軍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四)
歷史迎來了20世紀30年代第一年的元旦。
入夜,廖氏宗祠南側的大草坪上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火把高擎,鞭炮炸響……軍民聯歡慶賀新年﹔而威武雄壯的閱兵式,更昭示著一支經歷了古田會議洗禮的紅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1930年1月3日,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一、三、四縱隊先期撤離古田,經連城、清流、寧化,出擊外線,轉戰江西。
毛澤東則率領紅四軍二縱隊阻擊從龍岩方向來犯的劉和鼎部,奮力掩護主力外線作戰。
毛澤東直至1月7日才撤離古田,經連城姑田、清流林畬、歸化林家山、寧化安遠,爾后快速挺進江西寧都,與朱德、陳毅部隊匯合。
朱德、毛澤東兩路大軍分頭出擊,調動敵軍如無頭蒼蠅疲於奔命,最終徹底擊潰了國民黨的所謂第二次“三省會剿”。
紅軍氣勢如虹,正如毛澤東在馬背上吟誦的: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
無疑,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最為輝煌的慶典。
此刻,將星閃耀,軍樂齊鳴。
毛澤東主席為開國十大元帥授銜。
周恩來總理為開國十大大將授銜。
當年參加古田會議的代表:朱德、陳毅、林彪、羅榮桓等4人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譚政、羅瑞卿等3人被授予大將軍銜﹔蕭克、賴傳珠、陳士榘、楊志誠、趙爾陸、朱良才、張宗遜、鄧華、郭天民等9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郭化若、畢佔雲、賴毅、韓偉、曹裡懷、聶鶴亭、歐陽毅、張令彬、楊梅生、王紫峰等10人被授予中將軍銜﹔葉青山被授予少將軍銜﹔連當年參加保衛古田會議的紅軍戰士劉顯宜也榮膺少將軍銜……
歷史就這樣選擇了古田——猶如歷史同樣選擇了井岡山、選擇了遵義、選擇了延安、選擇了西柏坡。
今日,當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步入古田會議紀念館大廳,正面牆壁上那幅著名的油畫《古田會議》扑面而來,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油畫上的“鐮刀錘頭”黨旗與古田會議舊址牆壁上懸挂的“鐮刀斧頭”黨旗稍有不同,從中可以尋覓到當年革命的歷史遺存。而東西兩側牆壁上懸挂著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巨幅油畫肖像,則令人們肅然起敬——正是他們以共產黨人服膺真理的信念和各自的人格力量,共同托起了一座建黨建軍史上的巍峨豐碑!
(本文節選自2017年7月1日中央電視台播映的五集歷史文獻片《閩西:紅色記憶》第二集《古田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