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如何把“尋常”的事情做成不尋常

2020年07月07日11:4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周恩來雨中送別外賓。

  周恩來對自己有個評價:“從願望上說,我更欣賞‘舉重若輕’,但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在工作上常常是‘舉輕若重’。”

  說做不到舉重若輕,是謙虛。周恩來是有著遠大戰略眼光和決斷能力的大政治家,多次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幫助撥正了航向,只是他自己覺得,做得還不夠。而舉輕若重,確實是周恩來工作方法的突出特點之一。他處事周密,思慮精細,能把看似“尋常”的事情做成不尋常,讓看似“細節”的內容發揮大作用。

  很多人怕開會。可有種政務會議,能讓一位不樂意參會的人,即使從住院的病床上偷偷溜出去,也要參加。為什麼呢?

  一名政務委員揭示了謎底:“每次政務會議上,周總理總有一篇講話,教益很深,對我就像是上了一次大課,所以我舍不得不來。”

  關於開會,周恩來抓住三個關鍵點。第一,要講好內容。這名政務委員說:“周總理講話的最大特點,在於把其他人發言時的可取之處也吸收進去,加以肯定。”

  第二,要“真主持”。周恩來沒有照著稿子念空話,也沒有隨口說套話,而是認真聽取每位發言人的觀點,並當場歸納總結,鼓勵肯定,讓參會人充分體會到自身價值。這名政務委員還說:“對包括我在內的其他與會人員發表的並不正確的意見,周總理採取極其高明的方式加以糾正,使人真正心悅誠服。”

  第三,周恩來真摯坦誠,處事巧妙。他沒有為了表面的“一團和氣”而回避問題﹔也沒有自詡“我這人說話直”,讓人下不來台。“心悅誠服”是說服的最高境界。

  這樣的政務會議,從1949年10月到1950年10月,一共開了55次,次次都產生良好效果。許多黨外人士嘆服道:周總理真是“周”總理啊!煞費苦心,十分周到。感念於此,他們在會上積極獻計獻策,為我們黨更妥善地作出決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恩來的外事禮賓工作,以細致入微、全面周到著稱,在堅持原則的范圍內,他把尚禮好客的細節做到了極致。

  比如“送客”。客人未走主人先走是不禮貌的,這是常識。大多數時候人們也能做到先送客人離開。但特殊時刻呢?

  1965年8月,非洲某國元首結束對華訪問離開上海回國。周恩來陪同外賓步入機場,並在歡送隊伍前繞場一周。突然,烏雲蔽日、雷聲隆隆、狂風大作。客人剛登機,大雨便傾盆而至。由於雷雨交加,專機不能馬上滑向跑道。周恩來就像完全沒有感到下雨一般,紋絲不動站在機前,全身濕透。機艙裡,隱隱可見外賓揮手請周恩來進候機樓,工作人員也多次給他打傘,都被拒絕了。見總理如此,歡送的群眾也沒有走,在風雨裡仍保持著熱烈的歡送氛圍,充分展示了友好情誼。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送走外賓后,周恩來專門安排,給工作人員和歡送群眾准備了熱騰騰的姜湯。

  再如安排接待參觀項目。周恩來的考慮甚至比主管的同志更加周密。

  1965年8月下旬,尼泊爾國王大臣會議副主席比期塔訪華。外交部考慮尼泊爾水利資源豐富,就安排了大型的新安江水電站作為參觀點。但周恩來指出,尼泊爾多山多水,是內陸國家,交通運輸存在一定困難,當前發展小型水力發電站較為有利。根據周恩來的意見,參觀項目調整為雙龍洞小型水電站。

  1966年四五月間,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主席謝胡來華訪問。周恩來同樣指示工作人員,針對阿爾巴尼亞地理形勢和糧食不足的情況,參觀一個在自然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經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人民生活有較明顯改善的生產隊,並在后來親自陪同參觀。

  也許有人會說,淋雨沒有意義,參觀什麼項目其實也差不多。但是,人們應該都記得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上那份申請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提案。為首的提交國,叫阿爾巴尼亞。提案國之一,是尼泊爾。23個提案國中,非洲國家共有11個,幾乎佔到二分之一。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此類佳話還有很多。比如,周恩來抓朝鮮戰爭后勤保障時,甚至親自提議在棉衣上軋上絎線,以免山地行軍時被樹枝劃破。彭德懷后來多次說過:“抗美援朝的勝利,60%至70%應該歸功於后勤。”再比如,周恩來對很多數據都能一口報出,還常常指出報送材料中的錯誤,這讓一些隻“畫圈”的干部深受觸動,這些干部在后來的工作中都會把基本數據切切實實地記牢弄清。

  可以這樣說,周恩來的舉輕若重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共產黨人的精神和境界。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