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恆足(江蘇)
2020年06月22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操勞國事,日理萬機,沒功夫管自己的家事。每月去會計處領取他們夫婦倆工資和保管他們家現金與存款的人是周恩來的司機楊金銘,他每月底要向鄧穎超報一次賬。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天,周恩來突然要楊金銘細報一下他家近兩個月的收支情況。楊金銘拿著記賬的筆記本念道:“3月1日買大蔥5分錢,廚房用﹔3月2門買鹽1斤,l毛5分錢,廚房用。”“停”。周恩來一聲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著楊金銘說:“你們買鹽多花了一分錢。”楊金銘一陣緊張,連忙放下筆記本,很快找出了買鹽的那張原始收據,上邊清楚地寫著:“大鹽一斤,壹角伍分”。周恩來查看了那張買鹽的發票后,示意他們退去,然后向北京市有關部門打了電話,詢問民用食鹽為什麼每斤要漲一分錢。當弄清是因為北京市衛生局為了預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對食用鹽加碘,才促使食用鹽價格提高之后,周恩來這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來在外出時對楊金銘和衛士高振普說:“我不是在意多開支的那分把錢,而是因為食鹽是千家萬戶都要使用的消費品,不能隨意漲價。”直到這時,他們才知道,周恩來是借查問他的家庭開支來掌握了解社會上的情況。
親民、愛民,是治國理念,也是政治品質﹔是歷史使命,社會職責,也是個人的風採和魅力。周恩來一生歷盡坎坷,但無論在什麼環境中,始終保持著沉重的歷史感和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他-生謹慎,思慮周全,胸懷坦蕩,作風扎實,尤其對關系到人民生活的事,無論大小都嚴肅對待,一定要弄個一清二楚。對一分錢鹽價的重視,充分體現了他勤政愛民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一分錢事小,愛民之情博大。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