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基辛格二次訪華引起的周恩來被批事件始末

徐  忠

2020年04月17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73年11月下旬,已經患了膀胱癌的周恩來和葉劍英因為同美國國務卿兼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一次會談,受到毛澤東和政治局的嚴厲批評。

據《周恩來年譜》中記載:“1973年11月17日毛澤東依據不可靠匯報,誤認為周恩來在與基辛格會談中說了錯話。今日,周恩來和外交部負責人及其他有關人員到毛澤東處開會。毛澤東談了不久前中美會談的一些看法,提議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他的意見。當晚,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指示,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毛澤東對中美會談的意見,並介紹同基辛格會談的情況。會上,江青斥責周恩來是‘右傾投降主義’。周恩來起而與之爭辯。十八日,周恩來兩次向毛澤東書面報告政治局會議情況,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會談中‘做得不夠’。”

這一記載很原則、很扼要,沒有講明“不可靠匯報”的內容,沒有說明毛澤東的具體“看法”和批評意見,沒有講明中央政治局批評周恩來和葉劍英的詳情,更沒有說清江青等“四人幫”一伙“斥責周恩來是‘右傾投降主義’”的具體內容及猛烈批周的具體情況。於是筆者進一步查閱解密的史料,弄清了事件的一些情況。

1973年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兼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抵達北京。這是他同年的第二次訪華。在此之前,基辛格2月訪華期間,毛澤東曾會見他,雙方就世界局勢以及中美、中蘇關系等問題坦率地交換了意見。據《毛澤東同基辛格談話記錄》記載:毛澤東對基辛格說:“我們兩家出於需要,所以就這樣(他把兩隻手握在一起———引者注)Hand in Hand。”基辛格說:“我們雙方都面臨同樣的危險,我們可能有時不得不運用不同的方法,但目標相同。”毛澤東說:“這就好。”他又說:“如果有什麼俄國人打中國,我今天對你講,我們的打法是打游擊,打持久戰。他要去哪裡,就去哪裡,讓他去。”基辛格說:“如果進攻中國,出於我們自己的原因,我們也肯定會反對他們的。”基辛格在11月再次來華,打算在上次訪華的基礎上,再就中美雙方的戰略意圖、軍事技術合作等具體問題同中方交換意見,並達成默契。12日下午,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基辛格。會談時,基辛格說:“對於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危險是誰,我們並無懷疑。”“我們同蘇聯的交道中,沒有什麼你們不知道的東西。你們可以指望將來也會如此。”毛澤東說:“你們跟我們觀點差不多一樣,就是蘇聯要打中國,有這個可能。”基辛格說:“我原來認為,這在理論是可能的。現在我認為,有更大的現實可能性。我已經公開對你們總理和大使講過,我認為他們特別要摧毀你們的核能力。”“正如我多次講過,上次也向主席先生講過的,我們認為,如果出現這種事情,將會對我們大家都產生嚴重后果,所以我們決心加以反對。我們已經決定不允許中國的安全遭到破壞。”毛澤東說:“它那個野心跟它的能力是矛盾的。”基辛格說:“可能是這樣。”接著,毛澤東又談到台灣問題。他說:“隻要你們跟台灣斷絕外交關系,我們兩國就可能解決外交關系問題,就是說,像日本那樣。”基辛格說:“從我們的觀點來看,我們是要同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我們的困難在於,不能立即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系,這同我們國內形勢有部分關系。”“或者我們還是等待一下,因為從技術角度來看,聯絡處的工作是管用的。”毛澤東說:“可以嘛,就是這樣下去也可以嘛。你們現在還需要台灣。”基辛格說:“不是需要的問題,是現實可能性的問題。”毛澤東說:“哎,一樣。”美方態度曖昧,使毛澤東多少感到不快。

毛澤東認為,現在主要是美國深深擔心蘇聯對它的壓力,需要求助於中國,而基辛格談話中著重強調的卻是蘇聯要進攻中國,美國願意給中國幫助。這也使毛澤東感到不快。他在一個多月后,在同參加中央軍委會議人員談話時說:“我向基辛格講了差不多三個小時。其中隻有一句話:當心!北極熊要整你美國!一整太平洋的艦隊,第七艦隊,二整歐洲,三整中東。”

在毛澤東同基辛格會談后的幾天裡,周恩來、葉劍英等按照毛澤東的談話精神與基辛格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問題”舉行多次會談,進一步探討中美兩國在各方面進行合作的可能性。基辛格離京前,周恩來同他進行了最后一次會談。關於戰爭問題,周恩來直言不諱地告訴美方:對中國來說,不能不設想最壞的一種情況,作最壞情況的准備,即在一個時期內孤軍奮斗,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的作戰思想﹔即使包括美方在內的幾個方面同時向我們進攻,我們也准備了。針對美方提出的需要繼續商議的有關雙方合作的幾個具體建議,周恩來極其慎重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只是說:“我們還要考慮”,“要報告毛主席,一切由毛主席決定”。

11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經中美雙方商討、修改的基辛格訪華公報。這份公報的草稿,毛澤東以及全體在京政治局成員事先都已圈閱。就在這時,毛澤東聽取了不正確的匯報,認為周恩來、葉劍英在中美會談中的態度軟弱了,犯了錯誤。17日上午,毛澤東召集周恩來和外交部一些成員開會,批評說:“對美國要注意,搞斗爭的時候容易‘左’,搞聯合的時候容易‘右’。”他提議中央政治局開會,批評此次中美會談中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向毛澤東作了檢討,表示自己在中美會談中“做得不夠”。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央政治局從當月21日起開了幾次會批評周恩來和葉劍英。會上,江青、姚文元等乘機向周、葉進行圍攻,嚴厲指斥這次中美會談是“喪權辱國”、“投降主義”,是“第十一次路線斗爭”,污蔑周恩來是“錯誤路線的頭子”,是“迫不及待”地要代替毛澤東,等等。會后,江青還向毛澤東提出要求:增補她和姚文元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批判周恩來的具體情況,受批判的周恩來和葉劍英都沒有對別人講過。參加會議的鄧小平等人也沒有見於文字的回憶。僅在周恩來1973年11月18日《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議題給毛澤東報告》的手稿中述及,很簡略。所以,筆者隻能根據當時在會場外側面了解一些情況的周恩來衛士長高振普的回憶,來記述當時的情況:

“1973年11月21日晚8時,周總理去人民大會堂參加政治局會議,會場設在東大廳。”“照以往的做法,參加會的人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服務員會把飯送進會場,他們邊吃飯邊開會。今天,我們把總理的飯准備好,請服務員送進去,時間不太長,飯一點沒吃,原樣退了回來。我很納悶地問服務員怎麼回事,服務員搖搖頭說不知道。我說先把飯端回廚房,等一小時再送一次。我並沒有想別的,總理不按時吃飯是常事,今天不同的是,他沒說等一下再吃,而是把飯退回來。”

“一小時過去了,送去的飯又退了回來。服務員傳話說,總理說不吃飯,也不叫再送吃的。”“我與大夫商量,不吃飯該吃的藥不能誤時,於是請服務員准時把藥送去了。總理把藥吃了,我們稍微放鬆了一下。”

“幾個小時過后,散會了。我跑到會場門口,等待著。總理第一個走出來,他的臉色難看,人顯得很疲勞。我接過文件包,在回家的路上,不放心地問總理:‘您有什麼不舒服?’‘沒有。’他的語氣低沉。‘餓嗎?’‘不餓。’總理下午起床后,隻吃了一杯豆漿沖雞蛋。”

“我和保健醫生交換了看法,對總理為什麼不吃飯,我們一下說不清楚。不過,總覺得今天的會不太正常。醫生說,這種情緒,對心臟不利。我們守在辦公室外,隔十幾分鐘就輕輕地開開總理辦公室的門,看一看總理。他仍然在那裡聚精會神地批閱文件,和往常一樣,夜深了,才離開辦公室。”

“第二天,我們把看到的情況報告鄧大姐,她聽后對我們說:‘你們要更加精心地管好總理的吃飯、吃藥。吃藥一定要准時。更具體地說,飯后用的藥,不吃飯,到時也把藥送進去,目前吃藥更為重要。’”

“再去開會,總理裝文件的皮包輕了許多。臨進會場,總理回頭對我說:‘開會中間不吃飯。’我馬上說:‘藥還是按時吃吧。’總理讓我們掌握。”

“這是怎麼回事呢?以往開會不是這樣,不吃飯,還讓送杯玉米粥,今天什麼也不讓送了。”“這種跡象表明,出事了。綜合‘文革’以來我們看到的現象,說明會是對著總理的,通俗地說,是開整總理的會。”

“1972年,查出總理患了膀胱癌。已一年多了,他沒能及時治療,現在每天尿血。醫生們定期向中央送病情報告,參加會議的主要人物是了解總理病情變化的。這幾天總理病情明顯加重,尿血量增加。我們非常擔心呀!”

“我和張樹迎輪流跟總理去會場。趁總理在家時,我倆也議論當時的情況。我們的直感是:中日、中美關系的門打開了,他們認為總理這頭‘老黃牛’也沒多大用場了。像要動手殺‘牛’了!”

“會還在繼續開,參加的人逐步增加,先是外交部的人,后又有中央聯絡部的人,當然都是部級負責人。我們猜想與外事有關。”

“有一次散會后,我馬上走到會場門口,見出來的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我急忙閃在一旁。他們一邊走一邊說笑,隻聽江青說:‘走,還是老地方。’他們的紅旗車連成一串,開往釣魚台。后來,在大會堂北門外執勤的警衛對我說,每天散會后,還有不是住在釣魚台的幾個人,一起去釣魚台。他們是在為下一次的會議作准備。”

“會議不停地開,會場內的氣氛變得更緊張了,有時一次會進行七八個小時。我們等在外邊更是坐立不安。為保密,會場內的服務員隻指定二人,其他人打下手,在場外等候。期間一位服務員進去送水,聽到他們在指名批周總理,她驚呆了,把幾杯水倒翻在地,哭著跑了出來。以后再沒讓這位服務員進去,連打下手也沒她的份了。”

“會議的特殊性,把我們提醒總理休息、及時送飯、及時吃藥的三項服務任務縮減為一項,隻剩下及時送藥了。有一次,我把藥交給服務員,讓她送給總理吃。她還空藥瓶時,避開我的目光,低著頭跑進服務間。我覺得不對,緊步跟了過去,看她用手絹擦淚。她轉身看到我,就止不住地哭出聲來,對我說:‘他們還在批總理。’‘他媽的,我不干了。’”

“我按捺住難過的心情,強忍住要滾出的眼淚,壓低嗓音,對她說:‘別哭了!別哭了!別叫別人看見了。’看她實在止不住哭聲,我就把她讓進了隔壁的福建廳,‘你在這裡哭一會兒吧,有事我來叫你。’”

“會開了十幾天,一天會議隻進行三個多小時就散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總理不是第一個出來。先出來的是那些部長們,他們哭喪的面孔不見了,臉上露出笑容,看到我就主動打招呼,問一聲:‘還好嗎?’這一聲‘好’,問得我心裡頓時暖乎乎的。我猜想這會大概快結束了。我的回答當然是‘還好’。王海容更加直率地對我說:‘你又可以吃宴會了。’她以此向我透露總理又可以見外賓了。”

另據周恩來的親侄女周秉德了解的情況:

“1973年11月,因為和基辛格的一次談話,政治局擴大會議對伯伯進行了二十多天的無情批判。”

“每一次和美國人會談,伯伯總是先到毛澤東主席那兒請示匯報。會談方案都是伯伯拿去,經過毛主席點頭同意。獨有這一次,因為一切都已經談完了,基辛格准備早晨7點鐘上飛機。5點鐘左右,他給西花廳來了一個電話,還要和周恩來見面,有些問題還需要討論。伯伯立即給游泳池打電話,但回復說:主席已經睡了。伯伯考慮不見不好,反正按這次談判的中央精神辦事嘛 ,他便驅車去了釣魚台。會談的全部內容都記錄下來,報到主席那裡。”

“第二天早晨五點,正好是張樹迎值班,哨兵來電話:王海容、唐聞生兩位要見總理。張樹迎趕緊報告,正在批文件的伯伯沒抬頭隻應道:‘讓她們來吧,先在中間會客廳裡等一下,我批完文件就出來。’她們坐下不一會,伯伯就出來了。她們拿著昨天會談的記錄稿,不同的是,在有些段落下面已經畫出了紅杠杠。”

“王海容、唐聞生將有杠杠之處念出來,一一詢問伯伯:‘您是這樣講的嗎?’”

“伯伯一一回答:‘對,這是記錄稿嘛,我就是這個意思。’”

“沒過兩天,游泳池(毛澤東住處)傳來話:政治局會議多加幾把椅子,外事口多出幾個人,一塊兒討論討論。但這次會議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凡是研究外事口的事的政治局會議都是伯伯主持,這次明確指定王洪文主持會議。很明顯,伯伯已經被置在受審席上!”

“會場外其他等候首長的衛士、醫生,原本與張樹迎、高振普熟悉且十分客氣,這時都仿佛不認識,‘惟恐避之不及’,連續二十多天,警衛人員不准進會議室,隻有服務員能進去倒水。有一回,服務員大劉從會議室裡出來,正碰上張樹迎在水房裡打水,大劉再忍不住強壓的痛苦,淚如泉涌反復念叨:‘他們怎麼能這樣對總理!他們怎麼能這樣對總理!’”

“有一次,會議開得很長,伯伯該吃治療心臟病的藥了,張樹迎管不了什麼規定了,他拿著藥推門走進會場,會場的緊張氣氛一下把他的心揪緊了,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參會者眾口一致,聲色俱厲,都在批總理和葉劍英‘喪權辱國,投降主義’,‘迫不及待搶班奪權’!江青、姚文元還提出這是‘第十一次路線斗爭’。”

“伯伯每次走出會議廳,總是面色灰白,緊抿雙唇,眼神悲涼,步履踉蹌,有好多次都是張樹迎和高振普迎過去,趕緊用雙手插進他的腋下,幾乎用盡全力架著他挪步上電梯。成天守在伯伯身邊的張樹迎和高振普真是心如刀絞,他們兩人私下裡已經做好了精神准備:跟著總理一起去蹲大獄!”

“有人告訴我,江青一伙因抓到了批判周恩來的機會,回到釣魚台就大喝紅葡萄酒,歡慶勝利!”

批判周恩來的政治局會議,最終由毛澤東作出了結論。他在了解了政治局會議的情況后,先后同周恩來、王洪文等談話。他一方面肯定了批評周、葉的政治局會議﹔另一方面又指出:有人講錯了兩句話。一個是講“十一次路線斗爭”,不應該那麼講,實際上也不是﹔一個是講總理“迫不及待”,他不是迫不及待,她(指江青)自己才是迫不及待。

12月9日,毛澤東會見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和王后艾什瓦爾亞的記錄上有這樣的記述:毛澤東同周恩來“長時間熱烈握手”,並且指著在座的曾向他匯報有關情況的幾個人說:“總理啊,現在的小將不好惹呢。”“把他們提起來,整了你自己,也整了我。”毛澤東好像有意趁會見外賓的機會,表示對周恩來仍是信任和支持的。以后,政治局對周恩來的批評就此了結了。

實際上在中美會談期間,一向認為“外事無小事”的周恩來非常嚴謹,事事都是事前請示,事后匯報,從未越雷池一步。據周恩來辦公室1972年2月22日的台歷記載:周恩來每天深夜或次日凌晨都要去毛澤東那裡匯報情況(他陪同尼克鬆一行赴杭州、上海時除外),交換意見,往往一談就是一兩個鐘頭。《中美會談聯合公報》紀要中記載著基辛格所說的這樣一句話:“中國總理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向毛主席報告的,等於毛主席參加了會談。”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也說:“這段時間裡,周總理經常帶著王海容、唐聞生一起頻繁出入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地,除了向毛匯報當天的情況外,還要磋商下次談判的對策。那時,周和毛一樣睡得很少,可是周仍然顯得精神抖擻。我經常看到周總理在前面大步流星地走,王、唐兩人緊跟在他身后一路小跑。此情此景真使人感覺振奮。”

至於對江青所提增補她自己和姚文元為政治局常委的意見,毛澤明確表示:“不要。”

在此期間,毛澤東批示將兩封批評江青、張春橋的群眾來信印發政治局成員,並在批評江青的來信上寫道:“有些意見是好的,要容許批評。”這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江青一伙打倒周恩來總理篡黨奪權的陰謀不但未能得逞,而她自己反而遭到了當頭棒喝!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