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對晚輩的教誨: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高長武

2020年04月09日11: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58年,國家開始實行機關干部下基層勞動鍛煉,周恩來鼓勵和教育侄子周榮慶也到基層鍛煉,並送他一句話作為勉勵:“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這句話古已有之。據考証,清朝順治年間,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肅人王了望,由於不滿官場傾軋而辭官隱居鄉間,晚年給人題寫了一副中堂,寫的就是這句話。

  后來,人們更多地把這句話與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聯系起來。據魯迅的老師、書屋的主人壽鏡吾之孫壽宇回憶和考証,三味書屋是壽宇的高曾祖父壽峰嵐買下的。他本來經商,但時值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昏庸無能,對外割地賠款,對內盤剝鎮壓,經營難以為繼,遂棄商從教,興辦學堂。壽峰嵐規定,在三味書屋中隻講授文學古籍,不講授試帖詩、八股文等考取功名所需內容。三味書屋原為“三余書屋”,“三余”典出《三國志》裴鬆之注:魏國大司農董遇很有學問,有人慕名前來拜師求學,董遇對來者說:為學“當以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說,應該充分利用每一點余閑時間,發奮學習。壽峰嵐讓兒子把“余”改為“味”,並闡明“三味”即為:“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從此這句話成為三味書屋的教學方針和壽家的一條家規。

  可以看出,上面兩則故事的主人公都對“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這句話青睞有加,原因都是因厭惡官場的腐敗而產生了向往淡泊清靜生活的想法。

  相比之下,周恩來對侄兒講這句話,則具有更深刻、更鮮活的涵義,飽含了他對晚輩的殷切期望和深刻教誨。筆者體會,概有以下三層意思蘊含其中。

  首先,要養成並保持艱苦朴素、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在勞動鍛煉中成長、成材。“布衣”和“菜根”是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穿和吃這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並非錦衣玉食,何來“暖”、“香”呢?不為別的,隻因它們是勞動人民靠自己辛勤勞動得來的,穿著、吃著,安心、舒暢。也隻有經歷過從辛勤勞作到收獲成果全過程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真諦,才能切實體會到“布衣暖,菜根香”的滋味。因此,周恩來常引用清朝八旗子弟好逸惡勞、養尊處優,結果丟掉天下的教訓,告誡晚輩和高級干部子弟,不要靠關系和特權,而是要靠艱苦奮斗,積極投身到勞動實踐和建設實踐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社會財富、創造未來。當周榮慶到河南農村當了一名拖拉機手,並與一位當地姑娘結為伉儷后,周恩來欣慰地對他說:“這很好嘛,勞動之家光榮!”他還提醒道:目前農村確實比較艱苦,但艱苦能鍛煉人,要艱苦奮斗一輩子。

  其次,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培養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厚感情。著“布衣”而暖,食“菜根”而香,是一種與群眾同甘共苦、不做官老爺的生活態度。周恩來一生奉行並要求晚輩們做到的就是這種態度。他一再教育晚輩要始終站在工農群眾的立場上,自覺抵制特權思想的侵蝕,為此,他十分支持和鼓勵晚輩們到基層群眾中去,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做一名普通勞動者。1968年,在得知侄女周秉建決心到內蒙古牧區落戶后,周恩來熱情地鼓勵道:“秉建,我堅決支持你到內蒙古大草原安家落戶,走毛主席指引的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周恩來考慮得很周詳,他說:“要做好戰勝各種苦難的思想准備。不要忽視困難。你過去不吃牛羊肉,到了牧區你還要鍛煉吃牛羊肉,首先要過好生活關,這很重要。你去的是牧區,是少數民族地區,要注意和尊重那裡的風俗習慣。你到內蒙古牧區安家落戶,一定要到貧下中牧民中間去,一定要虛心向那裡的勞動人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一定要和蒙古族人民搞好團結。”1970年12月,周秉建在牧區應征入伍,所在部隊地處北京市郊區。周恩來知道后,語重心長地對侄女說:“你參軍雖然合乎手續,但是在內蒙古這麼多人裡挑上你,還不是看在我們的面子上?我們不能搞這個特殊,一點兒也不能搞。你要回到草原去,回到牧民身邊,繼續接受教育。你應該把參軍的機會讓給貧下中農和工人的子女。”“回去還是要住蒙古包,就和牧民在一起,這一點要百分之百做到。”於是,周秉建又回到了草原,和牧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和牧民們打成了一片。后來,周秉建回憶在內蒙古生活和工作的27個春秋時深情地說:“我對大草原和對西花廳的感情一樣,結下了終生的緣分。”

  其三,要勤讀書,讀好書,認真體會書中的各種滋味,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增強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關於學習問題,周恩來有句名言:“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改造到老。”他認為,“停頓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思想生鏽”。因此,他提出,年輕人要“抓緊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對自己的晚輩,周恩來更是如此要求。當周秉建到內蒙古牧區落戶后,周恩來特意讓鄧穎超將《人民日報》刊載的介紹女知青張勇事跡的文章寄給她,囑咐她仔細體會,感悟其中道理。周恩來另一個侄子周保章在青島通用機械廠當工人,有一次,周保章在信中向周恩來和鄧穎超匯報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方面取得的成績,周恩來和鄧穎超很高興,特意把當時在地方並不容易買到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寄給他作為獎勵,希望他好好研讀。當然,在周恩來看來,學習書本只是獲取知識的一個方面,還要“向群眾學習,在實際斗爭中學習”,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實踐服務,脫離社會實際和群眾需要的讀死書、死讀書都是不足取的。這也是周恩來鼓勵晚輩們到基層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的初衷之一。所謂“讀書滋味長”,其深層涵義也在這些地方。

  總起來看,“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周恩來對晚輩成長進步道路的基本要求。簡而言之,就是立足基層和群眾,投身社會實踐,熱心向書本、群眾和實踐學習,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做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周秉建在回憶周恩來教誨時說的一段話,或可作為對此比較貼切的一個注解:從我戴著紅領巾當小學生時起,就知道伯伯很支持我的哥哥姐姐們熱愛農村、志願到基層工作的態度,因為他經常教育我們向工人叔叔和農民伯伯學習,長大以后要做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普通勞動者。

  領導干部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對晚輩的教育,不只是個人的家事,更是關系干群關系和社會風氣的大事。周恩來說得好:“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像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那樣,但是歷史也可以借鑒。秦始皇能夠統一中國,可是他溺愛秦二世,結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領導干部“應該做出一點表率來”,“不要造出一批少爺”,“對於干部子弟,要求高、責備嚴是應該的”,“我們決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包袱,阻礙我們的事業前進”。在對晚輩的教誨方面,周恩來堪稱典范。

  〔作者高長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北京 100017﹔王皓羲,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 400715〕

《黨的文獻》(2009.1)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