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有感於周總理妙解“全聚德”

楊麗娟

2020年03月24日11: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次,周總理在“全聚德”宴請外賓時,一位外賓好奇地向周總理問起“全聚德”三個字的涵義,周總理機智而精辟地解釋說:“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

說的真妙!“全而無缺”意味著“全聚德”菜品豐富質量上乘無缺憾﹔“聚而不散”意味著天下賓客在此聚餐聚情,情意深厚﹔“仁德至上”則集中體現了“全聚德”人以仁德之心真誠服務於賓客的理想信念。在筆者看來,這樣完美的精神內涵絕不僅僅隻適用於“全聚德”,如果我們所有的政府部門都能秉承這樣的服務理念,何愁做不出一份群眾喜歡並接受的“民生大餐”!

“全而無缺”重在改善民計民生。一個“全”字,體現的是圓滿、完整、統一的偉大夢想,這個夢想若想實現,必須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就目前的社會條件而言,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生活層面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人民群眾的呼聲已經成為一種信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認真傾聽。而傾聽之后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上日程,制定出比較科學合理的惠民政策,並逐步改善民計民生,將是鞏固發展之本、執政之本的重中之重。

“聚而不散”重在真情以心換心。一個“聚”字,體現的是聚心、聚志、聚力的頑強精神,這種精神將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種力量。我們的政府部門必須學習這種精神,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換取群眾的真心擁護﹔必須把握這種方向,引導人民群眾共同開始“尋夢”之旅,才能凝聚起不可戰勝的團結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什麼時候我們的人民群眾都願意自覺托舉起中華民族的“中國夢”,什麼時候我們的民族才能真正的“聚而不散”。

“仁德至上”重在身正親民愛民。一個“仁”字體現的是寬厚、誠信、恭敬的服務態度,這樣的態度才是執政為民的端正態度。中國的政府部門歸根到底就是一種為民服務機構,如何服務至關重要。所謂寬厚就要求我們的政府面對群眾問責,要謙和包容,以德服人﹔所謂誠信就要求我們的政府面對群眾監督,要言必行,行必果,誠實守信﹔所謂恭敬就要求我們的政府面對群眾訴求,要謙恭有禮,存敬畏之心。“意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樂民”,隻有把群眾當親人,親民愛民,群眾才能給你更大的依靠!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