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襄陽人潘文郁是張學良的機要秘書,轉交重要情報暴露中共特工身份——

周恩來稱他:有重大貢獻而過早犧牲

王平 熊廷華 姚景燦

2019年10月08日17:15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圖為:解放后,廖素丹向黨組織反映潘文郁情況的信件。

  圖為:潘文郁妻子廖素丹。

  圖為:國家頒發給潘文郁的烈士証書。

  圖為:潘文郁長子潘湘生(右)和次子潘平生(左)1953年12月的合影。  圖為:兒子潘湘生收集的關於父親潘文郁的資料。

  通訊員 王平 熊廷華 姚景燦

  老漢口曲曲折折的小巷,轉幾個彎,來到省委黨校退休教師潘湘生的家。潘湘生今年85歲高齡,仍耳聰目明、思路清晰,家門口“光榮烈屬”的牌匾干淨閃亮。“父親犧牲時,我隻有3歲,那天,母親大哭一場,哭到吐血,我隱約知道,爸爸出事了。”6月7日,追憶父親最早的印象,潘湘生雙眸噙淚。他小心翼翼捧出一個帆布袋,裡面收集著關於父親的各種資料。由於父親犧牲較早,以致於潘湘生都沒有一張父親的照片。

  他是中共六大代表,為周恩來當翻譯,《資本論》最早翻譯者之一

  潘湘生的父親名叫潘文郁,1906年出生於襄陽東津灣。1920年考入湖北省第二師范學校,成為蕭楚女(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學生,深得器重,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秋,蘇聯幫助中國培養干部,在莫斯科籌辦中山大學。中共中央從湖北選拔了11人,潘文郁是其中之一。潘文郁學習勤奮,不到半年就能閱讀俄文書報,不久被學校選拔為課堂翻譯。

  1928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潘文郁被指定為“六大”代表,擔任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翻譯,為大會筆譯和整理了很多文件資料。周恩來離蘇前,建議潘文郁回國工作,潘文郁欣然應允。同年9月,潘文郁回到上海,在中宣部籌辦機關報《紅旗》。

  1931年7月22日,因叛徒出賣,潘文郁被捕入獄。1932年出獄后,他失去了與黨組織的聯系,十分苦悶,開始翻譯《資本論》,先后譯出了第一卷第二、三分冊(約40萬字),於1932年8月、1933年3月以潘冬舟署名、由北平東亞書局出版。這兩本書是馬克思《資本論》最早的中文譯本之一,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和妻子連夜抄寫“圍剿”機密文件,時間來不及轉交原件

  《資本論》的發行讓中共地下黨“北京特科”找到了潘文郁,1933年,潘文郁又重新為黨工作。

  1934年2月,張學良被任命為鄂豫皖“剿總”副司令,黨組織指示潘文郁通過在東北軍中任職,接近張學良。經人介紹,潘文郁與張學良在北平見面,潘文郁的才華深得張學良賞識,后隨軍南下來到武漢行營,擔任機要秘書一職。

  潘文郁在地下組織的支持下,僅用了一周時間,把紅軍能公開的,如重大事件、發展歷史等按詞條編纂成“匪情辭通”的小冊子。張學良非常滿意,親自作序,下令部隊官兵隨身攜帶。自此,潘文郁在張學良心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張學良有什麼重大問題都向他請教,還張口閉口稱“老師”。除了為張學良講解馬克思主義以及《資本論》,潘文郁還教他俄文。

  “圍剿紅軍”行動中,潘文郁將“接觸”到的“剿總”軍事機密,及時傳遞給“北京特科”。第五次反“圍剿”后期,紅軍連連失利。面對重要情報,潘文郁決定冒一次險。趁著夜色,他把機密文件帶回家,和妻子廖素丹一起晝夜抄寫。

  其中,核心機密《豫鄂皖剿匪兵力配置圖》詳細印有“剿總”所屬部隊番號、兵力、駐地,以及團以上主要軍官姓名等情況,隻發給少部分高官,潘文郁手裡的是他負責存檔的。文件太長,天亮時,他們都沒抄寫完,與他“接頭”的人又要往回趕。潘文郁心一橫,把抄寫件和原件全部交了出去。

  就義前寫下三萬余字的回憶錄,表達共產主義信仰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離開蘇區開始長征,中共北平地下市委機關也遭到毀滅性破壞,20名特科成員被逮捕,《豫鄂皖剿匪兵力配置圖》也被搜查出來。

  事情上報到蔣介石,這份文件本該在潘文郁負責的機要組文件櫃裡,卻跑到了“北京特科”成員手裡,潘文郁很可能是“共諜”。蔣介石震怒,急電張學良,要求把潘文郁押解到南京法辦。

  張學良不願意被人指責他賞識的人通敵,覺得此案沒有鐵証,還有回旋余地,先把潘文郁帶到南京參加國民黨四屆五中全會以行敷衍,后又把他軟禁在家中“保護”。台灣方面有關檔案顯示,張學良還多次電報蔣介石表達惜才之心,“這個人會六國文字,很有才華,中國這樣的人還很少”。后來,被捕的“北京特科”人員叛變,潘文郁的身份完全暴露。

  潘文郁關押期間,張學良放他回家探親,言外之意,君若貪生且逃生去吧。但潘文郁回家安頓后又毅然回到監獄,揮筆寫下三萬余字的生平回顧,字裡行間,表達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毫不動搖。張學良看后淚流滿面,告訴潘文郁:“殺朋友是我最不願意干的事,你的夫人和孩子我一定會照顧好的,你放心去吧。”

  1935年3月3日,潘文郁被秘密殺害於武昌徐家棚。時年29歲。“父親犧牲后,我記得母親拿到一筆錢,據說是張學良給的”,潘湘生說,當時,母親廖素丹帶著他和弟弟潘平生回到湖南,在外婆家的幫助下艱難度日。為了讓兩個兒子不耽誤學業,廖素丹當過小學老師,又逃難到廣西做過女工、保姆。

  武漢一解放,廖素丹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武漢,向組織寫信說明情況,后經組織查証,廖素丹被安排在省委保育院工作,潘湘生和潘平生也先后參加人民解放軍。

  1988年底,潘文郁被國家追認為烈士。周恩來用“有重大貢獻而過早犧牲”幾個字評價他。“當時,我們家欣慰了好長一段時間”,潘湘生說。此后,潘湘生也很少向別人講起父親,他說,隻想把父親放在心裡,默默牽挂就可以了。

  (本版圖片由省檔案館、襄陽市檔案館提供)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