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恪守基層調研規矩值得學習和發揚

林寧

2019年02月13日15:57    來源:學習時報

三年困難時期的1961年5月3日至6日,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省武安縣伯延公社主要就農村公共食堂問題進行蹲點調研。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天,從細節中解讀周恩來恪守的基層調研規矩,值得今天的領導干部好好學習和發揚。

“突然襲擊”的規矩

由於當時生活困難,伯延公社社員食堂以吃玉米糊糊和代食品(把玉米軸、玉米稈、棉花殼、紅薯秧、榆樹皮等磨成粉,摻入少量的紅薯面、玉米面、糠面等蒸熟后的充飢食品)度日。早就得知總理第一天中午要吃社員食堂飯的消息,社隊領導精心安排一個社員食堂,一面讓社員們提早把飯打走了,讓總理看不到社員吃飯的真實情況,另一面想辦法專門給總理做了面條、饅頭、稀飯和紅薯。這些情況哪能騙得過周恩來呢?

第二天中午,周恩來突然提出,還要到社員食堂去吃飯,而且要去另一家昨天沒有去過的食堂。社隊領導一下都慌了。原以為總理昨天去社員食堂吃過一次飯后就不會再去了,因此沒有提前做任何准備。周恩來來到一個食堂,隻有炊事員和司務長還在,其他社員們已吃完飯回家了。跟隨的公社領導對周恩來說:“總理,食堂沒有飯了,還是回公社吃吧。”周恩來不說話,徑直奔向灶台揭開鍋蓋,鍋內還剩些玉米糊糊。他問道:“這不是還有嗎?”有人回答說:“這是炊事員吃的。”“那好嘛,我與炊事員一塊兒吃。”周恩來叫炊事員盛了一碗玉米糊糊,還掰了一小塊代食品。過后派人送來1兩糧票、5分錢飯費。

這次突擊,周恩來吃上了真正的社員食堂飯,了解到了農村公共食堂的真實情況。在尊重基層調研安排的同時,周恩來常常採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到那些事先沒有得到通知安排、沒有做過手腳的地方去調查,從中發現問題。他說:“你想摸到真實情況,就不要老是圍著別人挑好的地方轉,要多到那些事先沒有得到通知的地方走一走,在那裡你才會看到、聽到最為真實的情況。”

躬身求教的規矩

周恩來到了一片杏樹園,有二畝多地,栽種著六七十棵杏樹。在空隙地裡,胡銀福兩口子正在栽紅薯秧。他邊看邊問他們紅薯怎麼栽法,並順勢蹲下來,要幫著胡銀福夫婦栽紅薯。老胡的妻子李善琴趕緊攔住說:“可別,可別,都是泥。”她給總理講,栽紅薯要先往坑裡倒上水,將紅薯秧彎著按下去,不能直著插進去。還說剛開始沒有經驗,直著插,結果紅薯結得很少。周恩來聽后連聲說:“對,對,就是得學經驗。”

周恩來說過,“領導地位並不能使你得到知識和經驗,所以面向群眾,汲取群眾經驗,十分必要”,“到人民中去生活,才能取得經驗,學習到本事”。他一生堅持虛心向群眾學習,認為:“在農村中,許多農民比我們勤勞勇敢,比我們有辦法﹔在工廠中的廣大工人,比我們能生產,比我們能創造﹔廣大的勞動知識分子、學生,有的在許多方面比我們強。”在下基層調研中他隨時隨地留心觀察群眾,一有機會就躬身向群眾求教。

反復核實的規矩

在伯延,周恩來每訪社員家,總要到社員存糧的房間走一走,到灶間揭開鍋蓋看一看。一天中午,工作人員領著周總理來到徐翠葉家中。徐翠葉的婆婆剛從自留地栽紅薯回來,正蹲在院內一個牆角燒灶火,准備熱點榆葉湯喝。周恩來走到灶旁揭開鍋蓋看了看,沒說什麼蓋上了,問徐翠葉的婆婆:“大娘,鍋裡煮的什麼?”她說:“煮的榆葉湯,糊著把糠面。”聽她這麼一說,他又一次揭開鍋蓋細看了一下,嘴裡不停地“嘖、嘖、嘖”。

周恩來在徐翠葉家第二次揭開鍋蓋是為了再核實一下第一次揭開鍋蓋看到的和聽徐翠葉婆婆講的情況。下基層調研就要掌握真實情況,周恩來在調研中很重視基層一線點上和面上情況的反復核實,絕不能搞“大概”“可能”“想當然”。他指出:“隻有情況明,才能決心大,才能把工作搞好。還要謙虛謹慎,把情況弄明后再下決心,不能瞎搞。”后來他在1961年6月12日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對伯延調研情況沉痛地描述說:“除了樹葉、咸菜、野菜以外,就沒有東西了,硬是沒有存糧。”一個“硬”字,就是周恩來在調研中反復核實后下的精准的結論。

和群眾交朋友的規矩

在參加座談會之前,伯延社隊干部特意向社員張二廷再三交代:“總理可是大官,千萬不能亂說。”在座談會上,閱人無數的周恩來發現了這位真誠的農民,在他的引導下,張二廷第一個大膽說出了“食堂不好,食堂吃不飽”的真心話,說出了“總理,再這樣糊弄下去,過兩年連您也會沒吃的”辣味十足的話。周恩來邊聽邊鼓勵,耐心聽完張二廷一通話,激動地站起來,握住他的手說:“二廷,我周恩來走南闖北,很少有人說住我,今天你算是說住我了。好,二廷,咱們交個朋友吧!”

周恩來下基層調研時喜歡深入到群眾中,樂於和群眾交朋友。為何張二廷這樣一個普通農民會被周恩來當作交友對象,而不是其他人。周恩來曾說過:“每個共產黨員都得有幾個黨外朋友來往,可以多交新朋友,也可以有些固定的朋友,能夠反映一些意見,敢於提出意見的。”難得是諍友,張二廷符合周恩來交友的標准。座談會上他這樣評價張二廷:“你是我下來遇到的第一個敢說真話的人。你們批評得很對,我很難過。”“張二廷說的是真理,隻有他把我們看作自己人時,才會說這樣的話,這是一針見血的話。”對這位新交的農民朋友,周恩來信守關心朋友、不忘朋友的信條,親自到張二廷家看望,想辦法幫助他撫養孩子,從這以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國務院或總理辦公室每年都有人受總理委托到伯延看望張二廷。

不把群眾隔開來的規矩

最后一次座談會是5月6日下午在供銷社院內的大屋進行,開完這個座談會周恩來在伯延的調研就結束了。會議結束從屋裡一出來,周恩來看到供銷社大院內和門前的元寶坑廣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原來是附近十裡八鄉的鄉親們聽到總理要走的消息,紛紛趕來送總理,約有上千人。總理的車停在村北,但是向北的路已經被沸騰的鄉親們堵住了,大家簇擁著總理,都想和總理握個手,警衛們攔也攔不住。周恩來一看這種場景,不讓警衛撥開向北的人群,而跟簇擁的鄉親們向南走,慢慢繞著元寶坑廣場走了一個大圈兒,並頻頻向鄉親們招手致意。

“不要把我同人民群眾隔開來”“不要使我同群眾有距離”,這是周恩來下基層調研對地方領導常囑咐的一句話。他對不讓群眾見領導,或者讓群眾為領導讓路,很反感,曾氣憤地說:“例如我們領導同志走到哪裡,就把眾人攔住,為我們讓路,你要平等待人,就不行,有些人一定把你搞得很特殊。我也不反對必要的警惕性,本來是坐在一起的,為什麼要隔開來?我看這就是一種習慣勢力,是封建的,有時不自覺就出來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