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的一個決定使楊靖宇革命生涯面臨巨大轉折

劉旭

2018年09月13日15:26    來源:人民政協報

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楊靖宇已經在豫南土地上開始其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並成為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楊靖宇后來為何又去東北開展革命工作,又是如何投身白山黑水之間戰斗歲月的呢?

名震豫南的農民革命領袖

五四運動期間,正在河南省確山縣立高等小學讀書的楊靖宇就作為兩名學生代表和領隊人之一,積極參加和組織抵制日貨斗爭,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從那時起就開始在師生和群眾中展露斗爭頭角。

1926年秋,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受黨團組織派遣,回到家鄉確山縣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4月4日,以總指揮身份成功地領導了58000余人參加的確山農民暴動,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

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慘遭殺害之際,楊靖宇頂著血雨腥風於1927年6月6日在確山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1927年11月,為了響應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展開的秋收起義,他率領農民軍組織了劉店秋收起義,聲威震動豫南。在楊靖宇等領導下,重新組織了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游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

這支部隊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裡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遵照黨中央的指示,部隊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后來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

被周恩來選定赴蘇學習軍事

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1928年冬,周恩來從莫斯科回到上海,在極端秘密狀態下組織召開了中共中央常委會,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要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人才,參加我黨在上海開設的中央軍政干部培訓班,以解決各根據地前線極為缺乏軍政干部的實際問題。楊靖宇作為河南省委唯一推薦人選,於1929年1月化裝為商人先從鄭州乘火車至武漢,再由武漢坐客船前往上海,參加由周恩來親自籌劃並組織授課的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培訓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出發之前時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吳芝圃已經給他打了預防針:此次培訓比較特殊,參訓人員均為各省地黨委選送的黨內精英,訓練結業后也許會在全國范圍內安排工作,可能不再回河南開展革命。

培訓結業那天,楊靖宇被通知到周恩來處接受任務。因為事先有心理准備,楊靖宇也做好了到其他地區開展工作的思想准備。見到周恩來,聽了他的介紹,楊靖宇才知道上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這期培訓班學員結業后歸屬問題,多次召開中央組織部內部會議研究,已經初步形成方案並向中共中央進行了匯報。對於他個人的去向,周恩來代表中央提出了兩個意向:一是調入全國總工會,另一個是派往蘇聯學習軍事。楊靖宇立刻表示:以中央的安排為准。

考慮到楊靖宇在確山農民起義和劉店秋收起義中表現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自己早年間到確山接觸和近一個月的深入了解,周恩來更堅定了讓楊赴蘇聯留學軍事的決心。

次日,培訓班領導通知楊靖宇,立即動身前去與滿洲省委接洽,辦理出國赴蘇的簽証。楊靖宇的革命生涯面臨著一次重大轉折。

中東路事件“留下”了他

1929年2月,楊靖宇抵達奉天(今沈陽)並順利聯絡到滿洲省委,他被告知:組織上正在通過關系到東北當局辦理出國相關手續,具體出發時間未定。習慣了緊張革命生活的楊靖宇不太適應這種賦閑生活,想到在軍政干部培訓班時看到過一份材料,說當時滿洲雖然有50萬工人,但是黨組織卻比較薄弱,比較缺乏干部,就主動請示滿洲省委,希望在等待簽証期間,組織上能分配給自己一些臨時性工作。

幾天后,滿洲省委通知他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在省委領導的直接指導下,於奉天和大連之間開展城市工運和學運工作。受領任務后,楊靖宇化名為張貫一,開始與工人接觸,到撫順一個煤礦當上最勞苦的礦井工人,與礦工一起干重活,吃住在一起,了解工人的思想、勞作、生活狀況及迫切要求。工人有什麼困難,他就主動幫助解決。在充分掌握了礦工的苦難實際后,根據省委指示,楊靖宇於1929年5月1日領導了著名的撫順礦工“反裁員、反加班、反打罵”大罷工運動,這次后來被稱為“紅五月”的罷工行動取得了全面勝利,他也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經過此次斗爭,撫順礦工的工作條件、勞動報酬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共撫順支部的黨員從原來的8名發展到24名,撫順煤礦的兄弟團已經形成,也為日后建立工會奠定了基礎。

1929年7月9日,爆發了“中東路事件”,其后中蘇斷交,楊靖宇赴蘇之路也就此中斷。

不久后,劉少奇北上接任滿洲省委書記,臨行前接受中央例行談話時,他就已經知曉楊靖宇其人其事。到任三天后,劉少奇組織包括楊靖宇在內的中共滿洲省委機關人員秘密召開了一次見面會,會后單獨留下楊靖宇,向他說明赴蘇留學已無可能,並征求下一步工作意見。楊靖宇雖然覺得有些遺憾,但還是爽快表態:未來的工作安排,一切聽中央指示。

劉少奇對楊靖宇的革命經歷已經比較了解,對他的革命經驗和能力素質更是非常欣賞,自然很希望留下這名難得的人才。在后來的省委常委會上,各位常委都認為楊靖宇在停留東北這段時間表現突出,比較熟悉撫順、本溪和大連等地的工運、學運工作,非常適合留在滿洲省委工作,組織上也非常需要這樣一位各方面都特別出色的優秀黨員留在東北,所以最后大家一致決定報告中央留下楊靖宇在東北工作。

就這樣,楊靖宇由河南出發,最終投身於東三省的革命斗爭之中,他雖然失去了到蘇聯接受系統軍事教育和訓練的機會,卻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與日寇數年血戰屢立奇功,為全民抗戰建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功績,也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和永久懷念。

(作者為解放軍某部軍史研究人員)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