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李鳴珂受周恩來教誨 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

姜春勇

2018年08月29日15:43    來源:重慶日報

李鳴珂。

  位於涪陵區羅雲鄉的紅軍烈士陵園,當年李鳴珂在羅雲領導了武裝斗爭。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鄭宇拍攝、翻拍

起義軍在羅雲壩。

  轟動山城

  誅殺蔣介石心腹戴弁

  1928年9月24日下午,初秋的山城天氣涼爽,大梁子(今新華路)左營街一帶行人寥寥。此時,從國民黨21軍部戒備森嚴的大門出來一台涼轎,前有衛兵護衛,轎上坐著21軍政訓部主任戴弁,此人深受蔣介石倚重,被派到四川監視川軍,大搞特務活動,鎮壓革命,雙手沾滿鮮血。

  轎子穿過道冠井朝著總土地巷(今自力巷)方向行進,來到巷口,路邊茶館閃出三人,悄無聲息地跟在轎子后面,一位身著褪色藍布長衫,留著小胡子的男子快步上前,手抓轎杆,使了個眼色,另一名小伙子抬手對著戴弁后背就是一槍,正中心臟,戴弁當場斃命。

  一切都發生在瞬息之間,前面的衛兵和轎夫還未回過神,三人已消失不見。

  蔣介石的心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當街誅殺,成為山城轟動一時的大新聞。蔣介石大為震怒,致專電哀悼,責成劉湘“嚴緝正凶”。

  戴弁被誅大快人心,給予敵人極大震懾。

  組織這次行動的正是那位身著藍衫的漢子——我黨早期的優秀軍事指揮員、時任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的李鳴珂。

  棄文從武

  一介書生成戰將

  1922年,23歲的李鳴珂從四川省高等蠶業學校畢業,滿懷信心地回到家鄉四川省南部縣,擔任縣實業所所長。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的他在成都學習時接受了吳玉章等倡導的先進思想,立志興農富民,改良社會。

  他滿懷熱情地創辦農業訓練班,培訓青年,創辦農場、絲廠等,同時大力傳播進步思想。他的一系列舉動引起當地豪紳們恐慌,聯名告他“宣傳共產,赤化民眾”,南部縣當局遂將他免職。

  性格剛烈的李鳴珂遭此挫折,甚為苦悶。此時,正值大革命前夜,他認識到軍閥污吏作亂,實業救國之路走不通,隻有用武力消滅軍閥列強,打造一個清平世界,才能實現富民強國夢。於是,他棄文從武,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步兵科學習,與林彪、趙尚志、劉志丹等成為同學。受到周恩來、惲代英等老師的教誨,李鳴珂的政治思想、軍事素質都得到極大提升,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

  1926年秋畢業后,李鳴珂出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教導大隊中隊長,參加了北伐,作戰勇敢、頗具組織才干的他成為葉挺“鐵軍”麾下的一員干將。

  翌年8月,李鳴珂參加南昌起義,奉命率部接應朱德領導的教導團,完成任務后,又主動支援友軍戰斗。表現出色的李鳴珂深得周恩來信任,被調到中央前敵委員會任警衛營長,負責周恩來、惲代英等領導人的安全。起義軍南下途中,形勢險峻,李鳴珂奮不顧身,率部參與阻擊戰,克敵制勝,獲得“打仗驍勇,指揮有方”的稱贊。

  1927年11月,李鳴珂隨周恩來輾轉來到上海,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和中央特科工作。在十裡洋場,李鳴珂機警地同敵人周旋,懲奸除惡,成長為我黨“隱蔽戰線一把尖刀”。

  1928年夏,“興隆巷事件”后,中共四川省委遭到嚴重破壞。為加強黨在四川的領導,周恩來決定派有豐富地下武裝斗爭經驗的李鳴珂回到四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兼軍委書記,負責全川的革命軍事工作並保衛省委機關的安全。

  在人生的最后兩年,這位英雄在山城用忠誠和勇敢、鮮血與信仰奏響了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人生華章。

  建保衛隊

  令叛徒聞風喪膽

  1928年的五六月份,位於重慶儲奇門的厚慈街新開了一家裕發祥醬園鋪,醬園鋪內人來人往,頗為熱鬧。其實,這裡是李鳴珂設立的一處秘密聯絡站。按照周恩來“地下工作要機關群眾化,負責干部職業化”的要求,他把妻子李和鳴、哥哥李祥如、妹妹李蜀俊從老家接到重慶,組成一個大家庭,做起小買賣,掩護地下工作。

  這棟三層小樓,底層是鋪面,由李祥如打理,二樓是工作人員住房,三樓有時住著省委書記劉願庵等人。

  此時,地下組織被嚴重破壞,敵特叛徒活動猖獗。面對險峻的形勢,李鳴珂決定立即成立中共四川省軍委保衛隊(特工隊),專門負責收集情報,制裁叛徒。保衛隊隊長由和李鳴珂一起到重慶的老部下劉默蘇(化名李覺民)擔任。

  劉是黃埔五期學生,有名的神槍手,曾做過周恩來警衛。北伐、南昌起義以及到上海中央特科,他都在李鳴珂手下工作,兩人出生入死,感情深厚。李鳴珂平時稱呼劉為“五弟”。

  保衛隊有4支手槍,是從川軍24軍第一師副師長張志和(中共地下黨員)那裡搞來的,被保衛隊員視為“寶貝”。自此,一場驚心動魄的鋤奸行動在山城展開,而誅殺戴弁就是第一仗。

  1927年4月,軍閥劉湘發表“反共擁蔣通告”,蔣介石隨即將心腹戴弁派往重慶,作為同四川軍閥勾結的特使。戴弁一到重慶就設立特務委員會,收買、訓練變節分子,大肆進行偵察搜捕審訊等特務活動,是“三·三一”慘案的重要策劃者,殺害在“興隆巷事件”中被捕的中共四川省委傅烈、周貢植等9名烈士的劊子手。

  李鳴珂與省軍委其他同志研究認為,戴弁這隻惡狗,如不除掉,將會給革命帶來更大的危害,於是做出了處死戴弁的決定。代理省委書記張秀熟聽了李鳴珂的匯報后,同意了省軍委的決定。

  自認為清除了重慶“共黨”的主要成員,志滿意得的戴弁將家眷接到重慶,住在總土地巷一棟公館裡。總土地巷因地勢平坦,鬧中取靜,很多豪商巨賈在這裡建房,有不少深宅大院、公館洋樓,是當時有名的富人區。

  李鳴珂身穿長衫,留著八字胡,化裝成商人,帶著“小伙計”劉默蘇等人出沒街頭,一番偵察,摸清了戴弁的出沒規律后,制定了行動計劃。

  黃埔二期畢業的戴弁對李鳴珂時有所聞,善搞特務活動的他獲悉李鳴珂可能到了重慶,遂在報紙上刊登消息:“共產黨首領李鳴珂由滬來渝……軍隊正在緝拿中。”想以此公開信息,通緝捉拿李鳴珂。豈不知,他自己已是死到臨頭,最后被劉默蘇擊斃。

  后來,保衛隊還先后處決了叛徒王克用、易覺先、陳夢華,擊傷叛徒宋毓萍。這些人被懲處后,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叛徒的囂張氣焰收斂了不少。

  領導起義

  建立川東紅色根據地

  今年7月,冒著驕陽,記者來到位於涪陵區羅雲鄉的紅軍烈士陵園,登上高高的台階,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紀念碑巍然聳立,放眼眺望,四面環山的羅雲壩,稻穗金黃,風景秀麗。

  當年李鳴珂在這裡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誕生了川東地區革命根據地。

  作為中共四川省軍委書記,李鳴珂到重慶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指導全川開展武裝斗爭上。而立之年的李鳴珂顯得老練成熟,時常化裝成商人或醫生,奔波於成都、涪陵、江津、彭水、瀘州等地,策動軍閥部隊,改造土匪,瓦解地主武裝團練,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在全川形成了聲勢浩大、此起彼伏的武裝起義高潮。從1928年李鳴珂到任至1930年他犧牲前,在四川爆發和醞釀的革命武裝暴動就有20多次。

  1930年初春的一天,李鳴珂在朝天門乘船趕赴涪陵,迎著還有些刺骨的江風,心情頗為沉重。涪陵“春荒暴動”進展不順,兩次兵變起義均告失利,黨組織領導開展的數次農民武裝抗捐斗爭也被鎮壓。李鳴珂知道,形勢緊迫,必須趁熱打鐵,立即發動第三次兵變,起義才會取得成功。

  “啪,啪……”3月17日,一陣槍響。駐涪陵川軍新20軍郭汝棟部朱團第3營第1連連長、中共黨員趙啟正率51名士兵起義,隨即趕赴羅雲壩,與當地農民赤衛隊成功會合。4月7日,李鳴珂根據上級決定,宣布組建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李鳴珂任中共前委書記、總指揮。起義后,游擊隊轉戰涪陵、武隆、彭水、石柱、忠縣等地,隊伍擴大到2000多人,建立了以栗子寨、回龍場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成立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活動面積達1.6萬平方公裡。堅持數月的革命斗爭雖然最后失利,但播撒了革命的火種,“使下川東十余縣之反動軍閥、地主豪紳為之喪膽,寢不安席。”

  如今的羅雲鄉分布著眾多紅色景點,紅軍烈士陵園、羅雲場鎮老街(農會路)、大河壩練兵場、誓師大會遺址、大柏樹秘密聯絡點、紅軍出征天梯等吸引著八方群眾前來瞻仰、緬懷先烈的偉績。

  擊斃叛徒

  朝天門慨然就義

  “易覺先叛變了。你已暴露,趕快撤離。”領導涪陵起義后,李鳴珂奉命回到重慶。一天夜裡,李鳴珂位於東水門芭蕉園的住處來了一位小伙子,他是潛伏在21軍的地下黨員王強,特地來向李鳴珂通報緊急情況。

  原來,1930年春,曾在李鳴珂領導下從事“兵運”工作的中共四川省軍委兵士運動委員會委員易覺先叛變。被劉湘任命為特務偵緝隊隊長的易覺先為邀功請賞,領著特務瘋狂搜捕。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主任穆青、中共重慶中城區委書記陳澤煌、團委書記饒更之、四川省委特務隊長任錦時等相繼被捕。

  此時,中央決定調李鳴珂任紅6軍軍長。在李鳴珂奉命即將赴任前夕,中共四川省軍委決定除掉易覺先這個心腹大患!

  李鳴珂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帶領人員搜尋叛徒行蹤,尋機處決。

  1930年4月17日中午,朝天門碼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李鳴珂身藏短槍,帶著助手,邊走邊警惕地打量四周情況。

  冤家路窄!此時,易覺先已帶領特務去江北城放生池(今江北嘴一帶)破壞了中共江北特支機關,抓捕了特支書記劉森元,洋洋得意的一行人乘船過河從朝天門碼頭上岸。剛爬上陡峭的石階時,喘息未定的易覺先隻覺眼前一黑,兩個人已站在自己面前。他抬頭一看,正是李鳴珂!

  易覺先魂飛魄散,大喊:“我已反了黨。”李鳴珂怒喝:“正是要殺死你這個反黨的狗雜種!”他迅速掏槍,抵住易覺先腰部連打兩槍(易覺先送醫院后斃命)。

  面對圍上來的特務,李鳴珂連發數彈,打傷數人,並大吼:“散開,共產黨暴動!”乘敵人驚慌失措之際,他迅速撤離,隱蔽到碼頭附近的象鼻子一戶民居的屋頂。敵特一夜搜尋未果。次日早晨,李鳴珂准備從此處撤離時,不幸被巡查隊發現被捕。

  李鳴珂被捕后,堅貞不屈。在被押運的路上,富有兵運經驗的李鳴珂抓緊時機進行革命宣傳。據當時敵特的資料記載,李鳴珂“人是有才干的,善於詞辯,被獲進部,見士兵宣傳士兵,見夫役宣傳夫役,有機會便利用。共產黨人的魔力真可惡”。

  4月19日上午,劉湘集合千人,決定公開審訊李鳴珂,想借此恐嚇群眾。

  劉湘假惺惺地對李鳴珂說:“你是既聰明又能干的人,要認清形勢。如能幡然悔悟,我們同造國家,你說好嗎?”

  李鳴珂岸然道:“要我說,我就說一點鐘。”他轉身面向士兵和圍觀群眾,充滿激情大聲說:“士兵們,我們都是窮人。世界上哪樣東西不是我們制造出來的?我們忍受著風吹雨打,肩挑背磨,白天晚上忙個不停,依然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們要做主人,大家要起來革命,打倒軍閥狗腿子……”一席話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劉湘惱羞成怒:“你竟敢在我的部隊鼓吹,拉下去。”

  當日下午,李鳴珂等四名黨員被五花大綁,從大梁子經打鐵街(今筷子街)押往朝天門沙嘴刑場。

  李鳴珂沿途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擁護共產黨!共產黨萬歲!打倒走狗蔣介石!打倒小小走狗劉湘!”最后連中5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

  當時的《國民公報》記載了李鳴珂英勇就義的情景:“4月19日午后,綁出共黨四犯,赴朝天門外槍斃。內有一犯,年約30余,八字短胡,面無懼色,沿途大呼共產黨口號,如登演講之台。聞系共產黨著名首領李鳴珂……臨刑連受五彈。”

  當夜,地下黨組織派人冒著危險將李鳴珂的遺體運走入殮,在烈士的口袋中發現了一封紙條,上寫著:“我心中含著許多悲憤,別了!別了!別了!許多朋友別了!許多士兵別了!許多工農及一切勞苦大眾別了。我今天躺在血地上,切莫為我空悲痛,但願對准我們的敵人猛攻!猛攻!”

  (參考資料:《李鳴珂:隱蔽戰線的英雄》,新華社電稿﹔《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著﹔《李鳴珂傳》,魏榴明、劉鬆喬著。感謝重慶市檔案館、涪陵區羅雲紅軍烈士陵園管理處提供採訪幫助。)

  革命一家人 忠烈傳千秋

  朱德總司令為李鳴珂的兒子李從珂的題詞。

  李鳴珂就義前,利用短暫的時間,分別給黨中央及周恩來、戰友、妻子留下數封感人至深的遺書,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錚錚鐵骨以及對戰友和親人的深厚感情。

  在給黨中央的信中,對四川的工作,他提出了7點建議。

  在給妻子李和鳴的信中,他寫道:“從此和你們一家人大小永別了,不要傷心,好好教育孩子,准備給我復仇……你今后唯有革命。”

  李鳴珂有3個子女,在李鳴珂犧牲后,妻子李和鳴將最小的兒子“一三”,送到張志和處撫養,自己帶著一雙兒女回到老家南部縣堅持革命工作,后到紅九軍被服廠擔任教導員,1934年不幸遇害。

  1945年,張志和將“一三”送到重慶紅岩村,后“一三”去了延安。在延安,朱德總司令接見了“一三”,為他改名“從珂”,寓意繼承父親的遺志,並寫下題詞:“父是英雄兒好漢,父子相繼要使工農把身翻。”李從珂后參軍,先后參加了解放太原、石家庄戰役,榮立三等功。

  1951年國慶前夕,李鳴珂在南部縣的長子李政文作為烈屬代表赴北京參加天安門國慶觀禮,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這位英雄。在南部縣火峰山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紅色石雕,那是2009年落成的李鳴珂烈士塑像。2010年,涪陵羅雲紅軍烈士陵園落成,烈士浮雕牆上,李鳴珂的頭像栩栩如生,成千上萬的群眾來此憑吊這位英雄,傳誦著他的傳奇故事。(記者 姜春勇)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