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7日16:4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曠繼勛像
曠繼勛(1897—1933),原名大勛,號集成。中國共產黨早期高級將領,高級軍事指揮員。貴州思南人,早年入川從戎,先后在川軍賴德祥、楊森、鄧錫候部任排長、連長、營長、旅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轉戰南北,浴血奮戰,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四軍、二十五軍軍長,中共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事總指揮,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參加並開創了中共洪湖、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因反對張國燾“左”傾路線,被秘密殺害於四川通江洪口場,時年36歲。2009年9月,曠繼勛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26年,在共產黨人王文鼎和秦青川的介紹下,曠繼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很快在自己隊伍中建立起了黨組織。他利用國民黨軍閥部隊軍官的身份,為地下黨四川省委提供工作方便和掩護。如在他的軍營召開地下黨四川省委會議,派人保衛會議安全﹔在成都期間,他機智保護了中共四川省委重要領導人劉披雲、穆青等。
1929年春,在中共四川省委批准下,6月29日在四川省蓬溪大石橋牛角溝,曠繼勛率全旅官兵4000余人宣布起義,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個紅色政權——蓬溪蘇維埃政府。
蓬溪起義勝利后,曠繼勛率領紅軍向西充、南部方向進發,並在儀隴建立了四川第二個蘇維埃政權。在攻打貓兒寨時,由於地下黨員思想臨時發生動搖,紅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敵我力量懸殊太大,遭到敵軍包圍擊潰,起義失敗。
起義失敗后,曠繼勛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劉披雲的護送下來到位於上海的黨中央機關。到上海不久,周恩來親切地接見了曠繼勛。周恩來握著他的手說:“繼勛同志,中國有句俗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嘛,蓬溪起義,歷時一個月,南征北戰,干得不錯,失敗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已在四川乃至中國播下了種子。中國有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他們隻為人民謀利益。”這次會見,是曠繼勛思想上的一大轉折,堅定了他革命的信心和決心。
黨中央鑒於黨的機關常遭國民黨敵特和青幫歹徒的破壞,而曠繼勛不僅帶過兵、打過仗,並且機智勇敢,會打雙槍,中央決定讓他臨時參加“打狗隊”嚴懲敵人。曠繼勛先后接受了營救中共高層領導彭湃、楊殷、懲治叛徒白鑫的行動、誅殺青幫頭子黃金榮等任務。最后擊斃了大叛徒白鑫,將黃金榮打成重傷。曠繼勛的革命行動,打擊了敵人氣焰,保衛了黨中央機關。
由於曠繼勛足智多謀又勇猛過人,經周恩來提議,黨中央一致同意曠繼勛參加開創革命根據地工作。從1929年秋到1933年5月,曠繼勛參加了開創中共洪湖、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四軍、二十五軍,並擔任軍長。曠繼勛率領的紅六軍和賀龍率領的紅四軍在公安縣南平會師,兩軍會師后組編為紅二軍團,期間有新集戰斗和雙橋鎮戰斗兩場著名戰役。雙橋鎮戰斗是曠繼勛指揮紅四軍轉入進攻作戰中的空前大捷,而新集戰斗使紅軍取得了攻堅戰的經驗,為以后“圍城打援”戰斗創造了成功戰例。
1931年4月9日,實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王明為了控制各革命根據地,派張國燾到鄂豫皖根據地。6月28日在分局第一次大會上,張國燾以“反右傾機會主義”“立三路線殘余”為名,撤銷了曠繼勛紅四軍軍長職務,調任紅十三師師長。曠繼勛仍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積極指揮十三師,配合紅四軍主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戰斗。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1933年7月,張國燾設計陷害並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莫須有罪名,將曠繼勛秘密殺害於四川通江縣洪口場,時年36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曠繼勛烈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給我們留下的是永恆的記憶:1936年在延安批判張國燾錯誤路線時,毛澤東說“曠繼勛同志是好同志,被張國燾錯誤迫害,應作烈士待遇”。曠繼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將他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他所深愛的解放事業!(作者陳安禮 孫秦 單位:四川省蓬溪縣委、蓬溪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