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 韓堅柱
2018年06月06日16:18 來源:人民網
五十年代,黃河發大水,沖歪了鄭州一座鐵路橋。當時由於技術力量所限,人們想了個土辦法:組織上萬人用纖繩把橋基拉正。周恩來總理批示“可以試一試”。
拉纖的當天,周總理突然來到現場。萬人向總理歡呼。總理說:“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說完,脫下外套便加入了纖夫隊伍。見此情景,群情激動,大家高喊:“總理,不能啊!”總理又說:“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
此時,眾纖夫不讓總理拉纖。總理還是那句話:“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勸大家起來拉纖。結果,創造了奇跡,把橋基拉正了。 “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周總理的這句話,一下將自己擺到了“纖夫”的位置上,擺到了“公仆”的位置上,進而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甚至同纖夫們一起拉纖繩!
在那特定的歷史時代、特定的情況和場景下,周恩來總理的所作所為讓人難忘。由此我們想到,作為一名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位置,不只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工作中,在心靈深處擺正位置,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位置擺正了,就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位置擺錯了,就容易從公仆變成人民的“老爺”。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精神,哺育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領導干部。但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失去了公仆的本色,有些辦公機構成了人們望之生畏的“衙門”,有的由於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走向“聲色犬馬』。群眾為此編了不少順口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這些順口溜,是對“老爺”作風的辛辣諷刺和尖銳批評,切莫等閑視之!
按照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隻能做人民的“公仆”,決不能做人民的“老爺”。
《人民日報》 〔1998070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