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與密雲水庫建設

王憲

2018年05月17日11:25    來源:人民網

  密雲水庫這座具有43億多立方米庫容的大水庫為首都建設和人民生活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建成,結束了長期以來潮白河兩岸洪澇災害的苦難史,促進了京津冀相當一部分地區農田灌溉事業的發展,也給首都的工業生產、城市人民生活和環境美化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飲水思源,我永遠忘不了揮汗如雨、苦戰冬夏的幾十萬名水庫建設者,更忘不了親自領導勘察規劃水庫建設的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當時,我在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擔任領導工作,有許多機會陪同總理巡視水庫工程並當面向他匯報工作情況,親身體會到他深謀遠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肅認真、謙虛謹慎的領導作風,以及關心人民群眾、無私忘我的高尚品質,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碧波蕩漾的密雲水庫,仿佛每一滴清水都凝聚著周總理的心血,潮白河兩岸的沙礫石灘上處處都有他腳步的痕跡。他的音容笑貌無處不在。

  1958年6月26日上午,剛剛在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過勞動的周總理,不顧疲勞,乘吉普車向密雲縣疾駛,中途視察了即將竣工的懷柔水庫工地。當時,我正在那裡負責工程指揮,有幸陪同總理到工地視察。那天,天氣酷熱,烈日炎炎,總理一路走一路與汗流滿面的民工們熱情握手,親切交談。他對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的施工進度、工程質量,特別是對參加水庫施工的各級干部、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全體民工團結合作和高漲的勞動熱情倍加贊賞。在連續一個多小時的現場視察之后,總理片刻不歇,又繼續驅車來到密雲縣境內的潮河、白河河畔,親自為密雲水庫勘選壩址。一路上,汽車顛簸,塵土飛揚,加之長途跋涉,我們真擔心年逾花甲的總理身體吃不消。當車到達密雲南鹼廠村潮河河灘時,總理下車毫無倦意地大步向前走,全然不顧腳下滾燙的一步一陷的沙灘和凹凸不平的亂石堆,隻專心一意地遠望近觀,察看地形。走到規劃中的潮河壩址,他隨便坐在河灘中的一根木頭上,一邊認真地看庫區地形圖紙,一邊同大家一起研究方案。當他聽取了水利專家們關於潮自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匯報后,又提出問題與大家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復研究論証和優化對比,同意了潮河主壩與九鬆山副壩的規劃壩址。他站起身來向清華大學張光斗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后他揮了揮手堅定地對大家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總理的話對在場的同志是一個巨大鼓舞,使我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強了信心。

  勘察完了潮河,汽車立刻又向白河駛去。正當我們來到白河河畔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雨。總理認為下著雨河裡水流清晰,察看壩址更為真切,堅持要冒雨去白河河灘。此時,河床上遍布的河卵石被雨淋后又滑又光,走在上面極易滑倒。經大家一再勸說,總理才答應先避避雨。利用避雨的機會,總理走訪了一戶農民,並一一詢問了村民的生活、生產情況和白河發水時的受災情況。

  看完白河壩址,又驅車從原路返回密雲。雨后的士路一片泥濘,汽車被陷在泥裡,總理跳下車,踩著泥和大家一起推車。離開密雲回北京時已是傍晚7點多鐘。

  周總理回北京后不久,在他親自主持的國務院會議上,專門研究了修建密雲水庫的問題。會上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后期(即60年代中)開始動工修建密雲水庫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后開工。6月底接到通知,要我立即趕赴密雲負責從速籌建水庫工程。在這之前,我沒想到國務院這麼快就決定了修建這座大水庫的方針大計,但這畢竟是鼓舞人心的消息。后來我深刻地體會到,周總理幾次三番前往正在施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現場視察,對工地上的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智慧水平以及全體建庫者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有著充分的了解,使他心中有了底。這個底就是我們自己完全有能力有辦法修建更大規模的水庫。30年后的今天,歷史又一次証明了總理當年這一決策的英明。

  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和具體安排下,我們經過兩個來月的緊張籌備工作之后,這座坐落在京郊密雲縣城北山區,距北京100公裡,橫跨潮白兩河主河道,我國自行規劃、設計、修建的華北地區最大水庫,於1958年9月1日正式開工了。周總理還特別指定錢正英、阮泊生和趙凡三位同志分別代表水電部、河北省與北京市組成建庫三人領導小組,又指派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和國家有關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水庫建設。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我們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挂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動至極,同時更加激發了我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一年攔洪,兩年建成”。攔洪是修建水庫的重要階段,對以土壩為主的密雲水庫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1958年9月到1959年6月,要使水庫能夠達到攔蓄潮白河汛期大洪水的程度,就必須完成各類士石方和混凝土等的開挖、搬運、填筑,工作量達2000多萬立方米,20多萬民工要把相當一座山樣的土石移到一、二十裡外的另一處去,而時間卻隻有10個月,這的確是件艱巨的任務。但是,能不能按計劃要求攔洪,能否確保大壩經受渡汛的考驗,是關系到首都安全,水庫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大事。一旦攔洪失敗,不僅已建成的工程將被沖毀,而且垮壩瞬間形成的特大洪峰會將下游村鎮席卷而光。周總理最擔心的正是這10個月攔洪能否成功。在百忙中,他多次親臨工地,了解情況,組織和安排了搶工攔洪的重要事項。

  1959年5月19日,總理來到水庫工地,首先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我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匯報。他對我們的工作表示滿意。當他走到現場看到白河主壩的工作量幾乎比潮河主壩大一倍之多,起步又比潮河遲的情況后,有點不放心了,想了想后說:“我給你們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你們看如何?”其實,對於白河主壩攔洪比潮河主壩更困難更緊張這一點,我們早就多次研究過,只是不好再向中央和省、市伸手要人,而總理卻為我們考慮到了。

  7月初,白河局部山區暴雨使小黑河洪流直下,沖毀了圍堰,淹沒了上游壩前施工場地,幸虧有1萬名解放軍及時支援,否則大汛之前,白河大壩是難以筑到48米高的攔洪高度的。

  8月初,一場連續7天7夜的大暴雨使潮、白兩河產生了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嚴重地威脅著水庫大壩的安全,各種險情不時告急,20多萬水庫建設者徹夜不眠與洪水搏斗,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后的決戰階段。此刻,周總理正在廬山參加中央重要會議,但他一直牽挂著水庫攔洪的安危。他幾乎每天都打電話詢問情況,並一再叮囑我們:“務必竭盡全力保護大壩安全。”我們按他的建議,採取了掘開副壩的非常措施,度過了險期。當他得知上游洪峰被控制住,水庫安然無恙時,他那一直懸挂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

  我在密雲水庫擔任工程指揮期間以及在這以后負責的其他水利工程中,總會想起當年周總理反復告誡過我們的,既要保証進度,更要保証質量,絕不能把一個水利工程建成個水害工程,或者是一個無利可取的工程,要把工程質量永遠看做是對人民負責的頭等大事。總理這番話何時想起都會使我聯想到密雲水庫修建過程中總理身上體現出的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一次在水庫工地召開的座談會上,總理站在我們面前,他舉雙手過頭比喻道:“這座水庫坐落在首都東北,居高臨下,就如同放在首都人民頭上的一盆水,一旦盆子倒了或漏了,撒出大量的水來,人民的衣服都要被打濕的。”這“濕”字的含義顯而易見是指千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將要受到的重大損失。正是由於總理反復的強調,使我更加重視質量問題。為了確保大壩施工質量,我們專門設置了質量檢查站,挑選300多名質量控制檢查人員在試驗室和現場嚴格把關。大家都牢牢記住總理的叮囑,與其修一個壞工程還不如不修的好,一定要認真地堅持按設計要求和操作規程施工。民工們在填筑壩體的土料中,哪怕是一塊小木片,一個小草根也要主動撿出來。

  在施工過程中,清華大學曾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匯報時,都要征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干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斗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鑒定或簽署意見。

  每當我們遇到工程上難以克服的困難時,周總理總會親自過問並幫助我們依靠科學、依靠科技人員攻克難關。水庫建設中我們遇到了一個最嚴重的質量難關,這就是白河大壩壩底河床沉積了四、五十米厚的砂礫卵石層,在河床上修建土壩雖能阻擋河床以上的大水,卻解決不了水從壩底河床的沙礫卵石中滲流的問題。這樣久而久之,滲流的水量就會危及壩基,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可當時我國還沒有解決這麼深厚透水層使之不漏的技術。總理特別關心這個問題,他讓指揮部工程技術人員都想想辦法。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馮寅同志提出,採用混凝土防滲牆的辦法解決這一難題。總理聽了匯報后,認為這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好辦法,稱贊馮寅同志敢於創新的設計指導思想,並立即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還說“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總理回北京3天之后,便親自調來兩台沖擊鑽機,供我們試驗用。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復試驗,終於掌握了整個施工技術。試驗成功后要正式施工了,到哪兒去找大批的鑽機呢?我們隻好又向總理提出。總理很快委派齊燕銘同志從全國各地調來206台鑽機。大家都說,如果不把防滲牆盡快盡好地修成功就實在對不起總理了。現在水庫已正常使用多年了,最高蓄水位達到過153米高程,然而大壩下游地上地下,找不出絲毫漏水痕跡。難怪有人稱譽密雲水庫是地上豎“銅牆”、地下插“鐵壁”,這盆水是不會“濕”了首都人民的衣服的。

  在施工中,我們時刻感受到總理無微不至地關懷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總理每次到工地,總是不忘詢問民工們的生活和健康情況,一再指示要注意民工的勞逸結合。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一次民工支隊干部會上,總理首先建議,為保証民工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要將兩班制勞動改為三班制。他說:“民工兩班作業,每天要勞動12小時,休息時間太少。你們要考慮改成三班制,這樣才能有勞有逸,有利安全生產,有益民工健康。”那天他還一再詢問我們,民工們的工資(生活補貼)發了沒有,沒發的趕快發到他們手裡﹔冬去春來,民工們是否換上了單衣,沒穿上單衣的要想辦法盡快解決﹔要保証民工們的身體健康,生了病應該及時地給他們治療。就連民工們多少天能看一次電影,鞋子破了有沒有地方補,喜歡抽煙的人從哪裡買煙等等細小事情都一一問到了。最后他說:“我建議除伙食費外,你們應考慮發給民工點零花錢,要把錢發到他們手裡,任何人也不得借口克扣。”總理這些話確實使我們感到慚愧,在當時提倡大於苦干的年代,廣大群眾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確實很高,但我們往往隻一味強調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卻忽略了應愛護群眾的積極性。那時,我們國家的經濟條件是很艱苦的,在有限的條件下,總理也總是不忘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這使我們做領導干部的深受教育。

  1959年9月攔洪以后,周總理又一次來到水庫工地。一下車,他先到工地現場看望,然后把參加施工的各民工支隊負責人找到一起,說:“我這次來,是和大家商量事情的。現在水庫能攔洪了,我們還要把農業搞上去,因此要撤一部分人回去。大家發表意見吧。”過了一會兒,見沒人吭聲,總理又說:“既然你們不發言,我就先說說我的想法。”總理提出讓不受益縣的民工先回去,受益縣的民工后回去﹔河北的先回去,北京的后回去,密雲縣的民工最后回去。總理說完,還風趣地特別問了問身旁的密雲縣委書記:“這樣行不行啊?”又問大家這麼做是否合理。大家齊聲回答“合理”。總理又提出,大家是不是要跟縣委商量一下,和家裡打個招呼?當大家說不用了,照總理的指示辦就是了。總理連忙說:“不能叫指示,這是跟大家商量嘛。”最后他還建議,民工已經來了一年了,讓准備留下的民工先回去休息10天,要撤走的民工再堅持一下,等休假的人回來再走。這樣周到的安排,既保証了農業,又完成了水利工程﹔既照顧到局部利益、又照顧到全局的利益。在修建密雲水庫的兩年裡,周總理一直很注意興修水利和農業生產的勞力安排問題。一再提醒我們不要貽誤農業,搞水利本是為農業服務,一定要注意兼顧農業。總理很尊重我們,每說一句話都要耐心地征詢我們的意見和反應,反復地問“你們同意不同意?”周總理這種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高尚品質,我們由衷的崇敬和愛戴。

  總理有時也批評我們,有兩件事使我終生難忘。一次是我向總理提出給懷柔水庫題字的要求,總理欣然揮毫寫下了“懷柔水庫”四個大字,但再三囑咐我說,我的字隻能鑲在溢洪道的橫梁或立柱上。事后我們一商量,都毫無異議地主張把題字放大並用漢白玉石嵌在大壩的外坡上,而且還在壩前立了一個牌子,記載總理對水庫建設傾注的一片心血。后來,總理陪同外賓路過時發現了,為此專門派人把我找去,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另一次更嚴厲的批評是關於密雲水庫移民安置問題。1959年5月周總理第二次來水庫視察時,看到水庫沙盤模型和圖表上都沒有移民的標記,就對我們說:“你們的模型圖表中缺少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修密雲水庫有5萬多人需要遷移,你們對這5萬人作了安排沒有?你們這是見物不見人呀,是一條腿走路。”接著,總理又對在座的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副政委、密雲縣委書記閻振峰說:“你是縣委書記,老鄉的房子蓋了多少?你要趕緊蓋,不然老鄉要對我們有意見的,也會影響他們的生產與生活的,以后我每月都要問你,你要是不蓋好,我就月月催你。”1960年8月,總理又一次來水庫,聽說仍有一部分移民的房子還沒有蓋好,就有些不高興,嚴肅批評我們說:“你們的確是見物不見人,你們不把移民的房子蓋好,我再也不來了。你們什麼時候把房子都蓋好了,給我打個電話,我一定來看。”周總理就是如此地時刻不忘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他使我們無條件地接受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的教導。我們修建水庫的目的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而積極妥善地安置好移民工作不正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嗎?總理走后,工地立即成立了移民指揮部,加緊了移民安置工作。到1962年年底,需要蓋的移民房子基本蓋好,移民遷入了新居。

  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和領導之下,密雲水庫的20多萬名建設者,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口號,終於建成可蓄水43億多立方米、上石方工程量3000多萬立方米的大水庫。工期之短、工效之高、質量之好,堪稱建國之后水利建設的楷模。

  我們深切體會,這一切,凝聚了周恩來總理的無數心血。可以說,密雲水庫是周總理為國為民無數豐功偉績中的一座豐碑。

  可是周總理從不居功自傲,只是由衷地為國家建設又增添一項新的成就而高興自豪。我看到,每逢他陪同外賓來密雲水庫參觀時,都興致勃勃地向他們介紹說:“密雲水庫是一項大型水利工程,20萬人,干了10個月,完成了2000多萬立方米的工程量,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攔了洪,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他有時還惰不自禁地親自拿過講解棍站到圖表前,向外賓介紹水庫的全面情況,同時虛心地向外國朋友了解國外水利建設情況,當外賓高度評價中國人民真是天才時,他堅定地說:“有人民就有天才。”有一次,我們忍不住向外賓介紹總理關懷工程並親自指導的情況,總理聽后指著位於143米高程的現場指揮棚,對外賓說:“我曾到那裡去過,當時研究要在洪水到來之前筑起大壩,攔蓄洪水,我們還沒有把握。起先我主張兩年內完成,可是建設者們要一年就蓄水,結果還是他們勝利了。青年人比我們勇敢,他們造成了形勢,我們隻好跟著走。”接著,總理又指著工地的干部說:“這是他們領導的,不是我領導他們。當然也不能光靠他們幾個人,他們也要依靠廣大群眾,因為廣大群眾要求盡快地把水庫修好。”

  周總理是這樣地了解人民,他提出“盡快修好水庫,變水害為水利”的決策,反映了長期以來倍受洪澇之害的北京人民,尤其是包括津、冀地區在內的潮白河兩岸人民的迫切願望。

  今天看來,修建密雲水庫不僅僅解決防洪除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它的作用還在於解決了北京市多少年干旱缺水的問題。總理曾說過:“華北干旱少雨,從長遠講,要注意解決京、津兩市的工業和人民生活用水這個大問題。”周總理主張修建京密運河,即今天的京密引水工程,並為此做了相應的安排,這是具有何等的遠見卓識啊!

  今天,密雲水庫碧波蕩漾,青山環繞,潮白古河故道和京密引水新渠兩岸已成防護林帶,北京城區由引水穿連昆明湖、玉淵潭、什剎海、北海、中南海,水源茂盛,綠樹成蔭,有如一串明珠,點綴著我們的首都。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每一個水庫建設者,永遠不會忘記周總理為我國水利建設事業洒下的心血。他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光輝業績將世世代代留在北京人民心中。

  《我們的周總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