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4日14:47 來源:中國江蘇網
“周恩來紀念館陳列館新展今天開展,趕緊帶著孩子過來了。”日前,淮安市淮安區63歲的市民趙秀英和家人一起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人民總理周恩來》基本陳列展。她說,“瞻仰周恩來紀念館,講周恩來故事,用周恩來精神教育下一代,是我們家持續了二十幾年的傳統。”
離鄉百余載,點滴在心頭。在淮安區120萬人民心中,周恩來總理從來不曾遠去,他的精神激勵引領著一代又一代淮安淮安區人堅定信仰、開拓進取、克難奮進、砥礪前行,成為淮安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挖掘“周恩來精神”時代內涵
走進周恩來故居和周恩來紀念館陳列館,總理用過的書桌、補了又補的襯衫……一件件展品和背后那一個個觸動心靈的故事,讓前來瞻仰的群眾以更加直接和生動的方式走近偉人周恩來和他的精神世界。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到“兩學一做”,淮安區結合不同時期學習教育活動的主題,充分挖掘周恩來誕生地紅色資源,通過打造實境課堂,舉辦周恩來精神研討會等方式,變現場為課堂,變素材為教材,變講解為互動,深入挖掘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內涵。
組織黨校名師、黨建專家和領導干部對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價值進行系統研究,以周恩來楷模形象全面詮釋“四講四有”豐富內涵﹔組建周恩來事跡宣講團,結合“黨課名師”、“示范黨課”項目,培育《淮安文化與周恩來精神》等系列課程﹔編排話劇《周恩來與故鄉》等系列節目,拍攝《一個人和一座城》等系列電教片,建立“周恩來紀念網”,推動“周恩來精神”進機關、進校園、進社淮安區,讓黨員群眾更為直觀深刻感受到偉人風范和崇高品質……
針對少數黨員干部作風飄浮的現象,我淮安區通過學習研討、典型解剖等形式,引導大家按照周總理“講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求實效”的要求,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我淮安區還對照周恩來精神具體內涵,制定了黨員履責負面清單、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十項規定,排查不合格黨員500余人,給予處置98人。
將“周恩來精神”內化為精神追求
“每天上班經過桃花垠,都會以崇敬的心情看幾眼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區姑娘張婷大學畢業后進入寧波一家檢察院工作,兩年后主動調回家鄉檢察院,並迅速成長為全市“十佳”。在“學周恩來精神,做合格檢察人”活動中,她寫下了上述感言。
近年來,淮安區黨員干部自覺踐行“周恩來精神”,以實際行動建設周總理家鄉。
政法系統開展“精神育警”主題教育活動,把周恩來精神內化為全淮安區政法干警的崇高信仰。圍繞“鑄魂、立德、提神、守廉”目標實施“五大行動”,打造出一支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特色鮮明、素質過硬的政法隊伍。活動開展以來,我淮安區民間糾紛調處成功率99.63%,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率89.9%﹔公眾安全感指數95.5%,20多名干警受到省級表彰。
顏正明,蘇嘴鎮一名普通干部。1996年退休以來,他行程8萬多公裡,募集資金近200萬元,幫助600多名孤困學子圓了上學夢。當被人問及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周恩來精神。”顏正明的回答干脆而響亮,“周恩來總理,26年隻做了兩雙皮鞋,死后沒有留下遺產。我現在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更應該發揮余熱為群眾多做貢獻。”
在淮安區,數萬個“顏正明”們在“周恩來精神”的激勵下,以自己的方式服務群眾,服務發展。
將“周恩來精神”外化為發展動力
翻開淮安區2017年的成績單,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97億元,增長12.1%,城鄉居民收入和5年前相比,別分增長了80%、70%左右。
“在周恩來同志的心中,人民二字重千鈞。學習和傳承周恩來精神,以他的嚴實作風和為民情懷為標准和鏡子,主動作為,真抓實干,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對周恩來同志最好的緬懷。”淮安區委書記徐子佳說,2017年,淮安區投入16.73億元,完成了衛生安全、環境提升等32項惠民工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我淮安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680人次,發放創業貸款2118萬元,支持自主創業3000余人,獲批省、市級創業孵化基地4家。
社會保障,保的是民生,更是民心。2017年,淮安區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補貼全面提標,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面達96.3%,累計投入4.29億元實現3.06萬建檔立卡戶脫貧。(朱天羽 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