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慎良
2018年03月05日07:35 來源:新華日報
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
人民代表大會,是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盛會。周恩來,是一個被稱作“人民總理”的溫暖名字。兩個“3月5日”,是時間上的巧合,更是理念上的重合。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這是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追求與堅守,也是我們奮進新時代的傳承與堅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份初心,在周恩來總理身上得到生動體現。這份初心,體現在他一個個許國許民的理想中。面對國家危難和人民困苦,他年少時就決心“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誓言“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圖破壁”的遠大志向。這份初心,體現在他的公仆情懷中。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總服務員”,反復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要“永遠做人民忠實的勤務員”。這份初心,體現在他關注民生的一個個細節中。淮安是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家鄉的人民依然記得,他擔任總理后,經常向去北京的親屬詢問,家鄉百姓能否吃得飽、穿得暖,吃到大米的百姓多不多,鄉下有沒有人蓋新房。
人民總理告訴我們的,是服務人民初心的珍貴。偉大事業、歷史變革,都源自一代代人堅守初心的接力奮斗。今天,我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周恩來總理“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目標已不再遙遠。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同人民在一起,為了人民干事創業,依靠人民干事創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的,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這份不變的人民情懷,同樣展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歷年全國兩會參加審議和討論的細節中。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推出“習近平兩會上關心過問的10件‘小事’”系列特稿,從“現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到“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再到“你那裡的游客在村裡住宿嗎”……每一件“小事”,都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最美注解。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今天,8000萬江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們必須答好的沉甸甸考卷。不忘初心,從盛會再出發,我們要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具體的政策與舉措中,體現在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上,體現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上,體現在尊重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激發人民創造活力上,體現在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