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1日09:58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胡洪江 田豐 蔣川
他把人民放在心裡
把個人置之度外
他把奉獻當作信條
把回報拋到腦后
他離去,骨魂洒向祖國大地
身后沒有子女也沒有財產
卻有十裡長街百萬群眾洒淚送別
3月5日,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下面幾個故事,你或許熟悉,或許從未聽聞,但它們每一個都能折射出周總理偉大的人性光輝。
音容猶在,豐碑永存。
01
我們都是普通黨員
1935年6月底,紅軍到達兩河口地區。黨組織進行改選,警衛員魏國祿當選他所在黨小組的組長。看到首長忙,魏國祿很長時間沒有通知他參加黨小組會議。
他用平常少見的嚴肅態度批評道:在我們黨內,每個人都是普通黨員,誰都要過組織生活,這是個黨性問題。以后開會可一定要通知我啊。
1935年10月,周恩來抵達陝北
02
大家都是普通勞動者
1958年6月,烈日當空,熱風炙人,北京十三陵水庫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作為勞動隊伍中的一員,他來到施工現場。
水庫指揮部的負責人剛剛說出“我們熱烈歡迎首長……”他立即糾正說:這裡沒有首長,沒有總理、部長、司局長的職務。在這裡,大家都是普通勞動者。
1961年四五月間,周恩來在河北磁縣農村召開座談會
03
讓群眾背風坐
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發生6.8級大地震。10日,他前往受災最嚴重的白家寨村,村民自發圍成一個扇面。他叮囑不要擠著孩子。
當天刮著很大的西北風,縣委專門搭了一個背風講台讓他避風。他不同意,堅持改變布置,讓群眾背風坐,他自己迎著風講話。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后,周總理親赴震區,到白家寨鼓勵兩位支書領導災民生產自救
04
辦公室凌晨不滅的燈光
1966年5月3日,他到大慶各處視察工作。聽完匯報已是凌晨一點半,他又來到大慶展覽館觀看油田模型和技術革新展品。
凌晨兩點十分回到辦公室,大家都勸他休息。他說:我都快七十歲了,多給我點時間,多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嗎?
1973年9月18日上午,周恩來抱病到上海,坐著游輪來到黃浦江上
05
一條用了又用的枕巾
1958年1月,他到杭州視察,隨身帶著自己的枕巾、棉褥子、床單和舊被子。
舊被子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梅園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經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間已經破損。浙江省警衛處副處長王長索實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開會的機會領了一條新枕巾給換上了。
他開會回來發現后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丟了這個光榮傳統。
周恩來日常使用的餐具
06
三付飯費
1973年9月,他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蓬皮杜走后,他特地請隨行人員到樓外樓飯店吃便飯。
飯后,省裡的同志要付錢報銷,他堅決不同意,飯店隻得收了10元錢。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又增加了兩次,共收了20元錢。到機場后,他還擔心付的錢不夠,又留下10元錢請機場轉交飯店。
1963年2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蘇州游園時,親自清點隨同人數並購買公園門票
07
不靠關系自奮起
他曾多次諄諄教導晚輩:“要否定封建的親屬關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關系自奮起,做人生之路的開拓者。”
他還特別叮囑晚輩:“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系,都不許扛總理親屬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謀私利。”
所以,在他的侄子輩,以及第三代的登記表裡都找不到與他的“關系”。
周總理和少年兒童在一起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總理任期。他真正做到了理想堅定,高風亮節,勇肩重任,嘔心瀝血。
1954年,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
他說,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幸福。
這句話,終他一生,堅如磐石。
1971年的周恩來
這個曾喊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少年
一生的鞠躬盡瘁
隻濃縮為一個心願:
富強!
1975年1月,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抱病作《政府工作報告》
時光荏苒
當年送你的十裡長安街
如今已是十裡繁華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這盛世,如你所願
而我們
不會停下奮斗的腳步
最好的告慰
便是一個更好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