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榮
2018年02月27日16:03 來源:淮安日報
“同志們!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話劇《纖夫》中再現1958年周恩來總理指揮黃河搶險時感人至深的一幕:周總理和纖夫一起喊著纖夫號子,齊心協力拉纖保護大堤﹔波濤洶涌,狂風大作,總理與抗洪群眾用身體筑起一道堅固的人牆……悠悠黃河水,拳拳赤子心,兩個甲子的歲月,人民始終忘不了的是:
總理留給共和國永恆的“纖夫的愛”
面對天災、人禍和疾病,總理始終信仰堅定、作風嚴謹,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拉著共和國命運之船奮力前行,總理把對共和國的愛、對人民的愛通過一根纖繩傳遞下來。
纖夫,自古以來是長江、黃河上的“活化石”,他們是大無畏精神的象征。巴山蜀水,地勢險峻,山路崎嶇十八彎,上行船隻全靠船工拉纖緩行。他們手拉纖繩,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前進。汗水浸濕了他們踏過的石塊﹔作為古老船運的動力之源,纖夫們從未向崎嶇的山路低頭,從未向炎炎烈日低頭,從未向腳下的湍急流水低頭。所以,纖夫也是大河運輸特有的文化符號,是負重前行的象征。無論急流還是險灘,無論狂風還是巨浪,纖夫始終勇往直前,憑血肉之軀承載千鈞之重,血汗並流,毫無退路可言。
纖夫拉纖,無論是順水,還是逆水,都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前行。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自然災害,周恩來把自己比作纖夫,誓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同災害斗爭到底、堅決拉著共和國命運之船奮力前行,體現了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必備的堅強黨性。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初心,“我多麼希望能拉著共和國這條大船繼續往前走啊!”這是多麼深重的“纖夫的愛”啊,是一種對共和國和對人民的大愛!
弘揚纖夫精神是對總理最好的緬懷
話劇《纖夫》中,周恩來總理作為黨、國家和人民“纖夫”的光輝形象,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黨員干部。遙想當年,由於交通的不發達,百舸爭流的黃河承載著大宗的煤、木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運進運出,纖夫無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他們躬著身子,挽著僵繩,一步一步,甚至用磨出血泡的雙腳一瘸一拐地往前邁。每當逆水行船或遇上險灘惡水時,要靠纖夫合力拉纖,更要靠空谷回蕩的號聲凝心聚力。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是華夏兒女不畏艱險、不屈不撓、頑強拼搏、萬眾一心、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周恩來總理與黃河纖夫並肩作戰、同心協力、血肉相連的黃河搶險場面,見証了人民總理為人民的崇高情懷。
纖夫精神是中華名族不屈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纖夫精神是負重前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精神﹔纖夫精神是銳意進取、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纖夫精神是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
總理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豐碑似地屹立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深深地銘刻在各族人民的心裡。作為后人,我們紀念周恩來,不僅僅是一種緬懷,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弘揚纖夫精神就是對總理最好的緬懷。
當好“纖夫”建設好總理家鄉
作為總理家鄉的淮安,一座長江三角洲北部漂浮在水上的城市,運河水更是猶如母親的乳汁福澤淮安人民。悠悠運河綿延著淮安人民包容天下的慧心、崛起江淮的決心。作為新時期淮安人民,更要喊響纖夫號子,拉好纖夫繩子,弘揚纖夫精神,增強拼搏意識。
纖夫號子則是纖夫生命的吶喊與放歌,是團結奮進精神的象征。一條船在河上,需要纖夫齊心協力,隨著纖夫的號聲,步步前行,一顆汗珠摔八瓣,一根纖繩行千裡。民謠裡這樣形容拉纖的場面:腳蹬石頭手扒沙,當牛做馬把纖拉。纖夫將身體彎成一張弓,表達對大地的敬畏。拉船的纖繩將寬闊的肩膀勒出一道道血印,勾勒出一曲敢於向命運抗衡的贊歌。
喊好“號子”,就要有聽黨指揮、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纖夫所到之處號子震天響,隨著號子的吶喊,他們奮力拼搏,激昂的號子聲,就像一根“指揮棒”,為前進的道路指明方向,激發無限活力。
拉好“纖繩”,就要有負重前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精神。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兩聚一高”、實現“兩大目標”,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淮安,需要淮安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拉緊纖繩快步走,干在實處、落在實處。沿著既定的目標方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精准發力、精准施策,確保“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
拉好“纖繩”,就要有銳意進取、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繩在哪兒人在哪兒,繩往哪兒勁往哪兒,咬緊牙關,猶如纖繩勒進血肉,砂石劃爛腳底,也要銳意進取、永不放棄。時刻明白自身的責任擔當,時刻心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努力為黨和人民執好政、用好權。
拉好“纖繩”,就要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一根纖繩凝聚了一支隊伍的勁,無論你是誰,無論高矮胖瘦,隻要手握著繩,就應該全力朝著一個方向使勁。纖夫之所以能拉著船隻行走在充滿險灘急流的岸邊的就是你幫我、我幫你、互相團結、彼此一心的強大力量。淮安的跨越發展,淮安的包容崛起迫切需要全市人民上下團結一心、步調一致,形成合力。
當好淮安新時期的合格“纖夫”,就是要象周恩來總理一樣堅韌不拔、鞠躬盡瘁、腳踏實地拉著淮安這艘揚帆起航的大船,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凝聚起更加強大的發展力量,弘揚“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淮安精神,勠力同心,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作者系淮安市委黨校副教育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