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3日11:29 來源:淮安區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
1月20日下午,紀念周總理誕辰120周年籌備工作暨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匯報咨詢會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周恩來親屬周秉德、周秉和、周秉建,市領導蔡麗新、周毅,區領導徐子佳、施恩佩、顏復、張建闖以及近百名在京工作的淮安籍鄉賢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主持。以下為許嘉璐交流內容摘登:
周恩來總理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子,既是全國各族人民敬愛的總理,也是淮安人民培養的優秀領袖,他的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18歲的他發表了許多詩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詩寫道:“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抒發了他憂國憂民和發憤圖強的情懷,表達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19歲的周恩來,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到日本留學。臨行時贈給同學一首詩寫到“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決心鑽研社會科學,挽救國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種“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來改造當時的社會,即使壯志難酬,蹈海而死,也不愧為中華兒女,充分表現了他年輕時的遠大抱負。
周總理精神不僅屬於淮安、屬於江蘇,也屬於全黨、全國人民,是我們全黨在新時代奮力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之一。從改革開放到至今的幾十年裡,淮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一個台階又一個台階地向上攀登,是中國發展的縮影。淮安人民的優秀品質是中國人民優秀品質的縮影,敬愛的周總理高尚的人格品質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淮安人民要緊抓當前,進一步讀懂新理念、新思想,進一步汲取總理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升文明素養,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緊緊抓住面臨的新機遇,爭取作出更大的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