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策反國民黨東北守軍紀事 上世紀50年代初,鄭洞國(左三)等與陳賡(右一)合影。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除在軍事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外,在政治上也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瓦解敵軍的工作。
有的歷史事件、人物隨著歲月流逝沖刷殆盡﹔而有的事件、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加顯露出英雄本色,更加光彩照人。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在長征路上發生了一系列關系到黨和紅軍命運的重大事件。
這是1946年9月,粟裕同志在“七戰七捷”后,返回淮安華中軍區司令部時的留影。 1948年7月9日的華北《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條重大新聞,標題為:“華東人民解放軍豫東大捷/殲敵一個師一個旅/俘敵兵團長區壽年師長沈澄年,正圍殲整二十五師及第三快速縱隊”。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周恩來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程潛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會議還決定周恩來主持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設想:新中國成立后,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已經基本結束,軍隊不需要再保留那麼多了﹔在內政和外交上有著豐富經驗的周恩來,也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工作中,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重建家園上來。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朝鮮半島的戰火點燃之后,中南海的燈光就很少熄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偉人的目光,都關注著朝鮮的天空。
1927年5月13日,夏斗寅叛變武漢國民政府,發布了“聯蔣反共”的通電,准備率兵襲擊武昌。武漢政府立即以武昌衛戍司令葉挺為平叛總指揮,以七十二團和七十五團為主力,聯合臨時改編的以惲代英為黨代表的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組成的中央獨立師進行平叛。
在二渡赤水之前,中央紅軍在川南組建了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這支游擊縱隊在川滇黔邊區20多個縣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英勇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保証了中央紅軍順利長征北上,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20世紀30年代的陳雲 陳雲証明信照片 編者按: 陳雲同志是1978年12月,恢復重建的中央紀委第一書記。本文通過一份証明信,讓我們感受到,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他出生入死領導黨的地下工作的一段經歷﹔也體現他關心黨內同志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周恩來在開展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設現代化國防等方面,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長期艱苦的軍事斗爭生涯,使他對武器裝備建設、對人民軍隊和國防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作為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成員,如何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國防工業,他進行了艱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並摸索出一條適合我軍實際情況的武器裝備和軍工建設道路。
編者按:人民網黨史頻道連載《開國紀事》一書(舒雲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中記述1949年黨中央搬進北京前夕,周恩來曾親自派出四位年輕人為黨中央打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