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基於國情 提出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

胡長明

在中共黨內,周恩來是最早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思想的領導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工業,在工業的領導下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沒有農業基礎,工業不能前進﹔沒有工業領導,農業就無法發展。”

  中國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農業大國,而且人口眾多,糧食問題關乎人民生活和政局安危。周恩來提出以農業為基礎,首先是基於對這一國情的認識,因為如果沒有飯吃,其他一切就根本談不上。從農業與輕工業、重工業的關系上說,隻有農業恢復和發展了,才能提高幾億農民的購買力,增加他們對工業品的需要和對工業原料的供應,從而刺激輕工業和重工業的發展。

  蘇聯搞工業化是通過片面強調重工業而忽視農業這種模式進行的,而且把農民挖得太苦,農業的積累率遠遠超過了農民所能承受的限度,這不但引起農民的不滿,而且使重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難以為繼。周恩來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蘇聯模式的弊端,走自己的有特點的工業化道路。毛澤東通過對蘇聯模式的反思,在1956年提出“要重工業,又要人民”的思想,對此,周恩來非常贊賞。在起草第二個五年計劃時,他要求計劃部門正確處理好農業、輕工業與重工業的關系。他說:“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是不能夠也不應該孤立地進行的,它必須有各個方面的配合,特別是農業的配合。農業是工業發展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延緩農業的發展,不僅直接地影響輕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將極大地影響重工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工農聯盟的鞏固。”1964年,周恩來在總結建國后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農、輕、重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他指出,那種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而不注意發展農業的觀點和做法,是違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

  中國既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那為什麼要以工業為主導、為重心呢?周恩來認為,城市領導鄉村,工業領導農業,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排斥工業主導的社會主義,隻能是農業社會主義。盡管建國初期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佔90%,現代工業僅佔10%左右,鄉村比重大,城市比重小,但不能因此就取消城市領導鄉村、工業領導農業的方針,阻礙城市化、工業化的歷史進程。隻有確立工業的領導地位,才能使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提高農業發展的水平。

  說到底,工農關系是辯証的,既不能因為工業是領導而忽視農業的基礎地位,也不能因為農業是基礎而削弱工業的領導地位,周恩來反復告誡全黨防止兩種偏向。當然,在某些發展階段根據客觀實際突出強調農業,把農業當作經濟工作的中心是必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取消工業的主導作用。

本文系《大智周恩來》節選  作者:胡長明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責編:唐璐、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