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希望1961年成為一個調查年,號召大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實事求是,盡快扭轉經濟困難局面。隨即,各級領導廣泛興起調研之風。
開國總理周恩來夫婦的清廉是人所共知的。他去世前是十年“文革”和國家處於十分困難的時期,多少年沒有調過一次工資。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11年,周恩來在沈陽一所小學讀書時,一次修身課上,老師問:“讀書為了什麼?”周恩來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1915年,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所寫的作文中不僅誓言“振興華夏”,而且認為“興邦事偉”。
新中國開國之初,周恩來不隻一次強調:不經過新民主主義就不能達到社會主義。經過新民主主義、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國建國后27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周恩來對林業建設關懷備至,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對我國國情林情、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林業的主要任務、指導思想、工作布局、方針政策等林業建設的重大問題都有精辟的論述和明確的指示。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其睿智和機敏的判斷力開始論及環境問題,並在彼此的通信中交換有關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看法。馬克思高度贊揚18世紀唯物主義者關於人與環境關系的合理思想,而且從哲學高度強調了人類生命活動、生產實踐對環境的直接依賴、強調了人對自然環境積極能動的改造作用,甚至把自然界形象地比喻成人的無機身體。
“人民”這個淳朴的字眼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戰爭年代,我一直在部隊從事衛生工作,與周恩來同志接觸並不多,但他的名字象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一樣,對於我有著磁石一般巨大的吸引力。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在蘇聯5年的學習,我被調到政府部門工作,從此就一直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周恩來同志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奮斗一生。在他承擔黨和國家繁重工作、日理萬機中,對建設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也花費了巨大的心血。
周總理為國計民生,世界大事,夜以繼日,操碎了心。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