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共產黨即將掌握全國政權前夕,黨中央離開西柏坡進北京那天,毛澤東對周恩來等幾位中央領導人說:“今天我們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1972年5月,周恩來在檢查身體時發現尿中有癌細胞,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但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新中國成立以來,周恩來總理一直十分關注西藏,並參與決策和指導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與西藏各民族人民結下深厚感情,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西藏民族團結和社會全面進步立下不朽功勛。其中,他在西藏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多次表達要赴藏視察的願望。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50億斤的目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最感頭痛的問題就是6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幾乎逢會必講糧食。尤其是最困難的1960年、1961年,糧食告急的報告不斷送到周恩來、李先念等人的辦公桌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闡釋。
回憶周總理生前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問題的教誨,尤其是想到在三年暫時經濟困難時期和十年動亂期間,他辛勤操勞,嘔心瀝血地領導和主持制定了糧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我們兩次順利地渡過了困難,走向勝利的情景,使人難以平靜。總理對糧食工作的關懷、指導和他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我們終身難忘。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北京五大古建筑保護背后的周恩來身影 周恩來雖不是建筑學家,但他認識到,中國古代建筑中包含著許多歷史和文化信息,包含著許多古代建筑科學知識,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因此,他為保護北京古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革命烽火旺燃的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少有車輛,領導們外出辦事,或是轉戰千裡行軍打仗,大都是靠騎馬或步行,偶爾也騎自行車或乘汽車,因此留下了些許軼聞趣事。 一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1937年1月,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延安。
《紅廣角》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一生隻來過湛江一次,而且在湛江隻呆了15個小時,這短短的15個小時裡,周恩來都做了些什麼?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那真實的一幕。 1960年2月,周恩來(左一)在湛江市人民會堂觀看粵劇《寸金橋》后與劇組演員握手。
中央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了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和了解黨的歷史,本文從各種回憶文章中,採擷和輯錄了老一輩革命家在戰斗、工作、生活中對人民群眾至親至愛的若干片段,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