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作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開展革命武裝斗爭的起點,南昌起義之所以能夠順利地發動和進行,與起義領導者尤其是周恩來對情報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周密部署是分不開的。
毛澤東、周恩來解放戰爭時期對瓊崖革命的指示。 曾受到毛澤東親切接見的戰斗英雄劉梅村,第一個把五星紅旗插到“天涯海角”。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一 西安事變爆發后的第六天黃昏,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乘坐張學良接他的波音247型專機前往西安,飛機降落在西安西郊機場,隨后周恩來一行人即趕赴金家巷張公館。 張學良早在門口等候多時,他一看周恩來的長胡子沒了,就問:“美髯公,你的胡子呢?” 周恩來用手一比劃說:“剛剛剪掉了。
編者按:《世紀風採》發表文章《說不盡的軍中“三楊”》。新中國剛剛成立,東北邊境硝煙又起。
1932年夏,國民黨當局調集重兵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其戰略部署是先進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得手后再全力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九軍、三十軍和總部及五軍共21800余人,組成西路軍,揮師西征,執行中共中央的寧夏戰役計劃,以圖向西打通聯系蘇聯的國際通道。新四軍一代名將陶勇當時年僅24歲,任九軍教導師師長。
南昌起義在軍、師兩級設立了黨代表,團、營、連三級設立政治指導員。林彪帶著幾個黃埔四期畢業的連長找陳毅,現在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 3冊有多篇文稿涉及抗美援朝戰爭,清晰地展現了周恩來在抗美援朝戰爭決策和戰爭第一年中所付出的心血和重要貢獻:朝鮮戰爭爆發后,代表中國政府迅速作出外交反應,此后又在著手開展應戰准備的同時,不斷通過多種外交途徑與美國當局和有關方面溝通,表達贊成“和平調處”朝鮮戰爭的意見﹔領導組建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的工作,為之后志願軍入朝作戰作了關鍵准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前,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協商援助問題,並多次與蘇方溝通,爭取到了蘇方的援助和支持﹔當 1950年底聯合國通過印度等 13國提出的停火議案時,同毛澤東一起,在表達和平願望的同時,識破美國以停戰為幌子爭取喘息之機的戰略企圖,作出拒絕接受停戰議案的決策。 [關鍵詞]《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周恩來﹔抗美援朝戰爭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聯合主編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收入的是1950 年7 月至12 月的文稿,直接或間接與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文稿約有140 篇,側重涉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外交斗爭、戰前准備、后勤工作、蘇聯援助、停戰談判等問題,這些文稿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學術界對這方面的專門研究還比較薄弱。
編者按:《世紀橋》發表文章《出賣鄧恩銘的叛徒是誰?其最終下場如何?》。文中記述王復元利用擔任山東黨組織重要職務之便,多次貪污公款。
編者按:多年前,中國人民以無比的英勇氣概,通過長達八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稱霸野心,奪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這場戰爭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和陳雲等卓越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帶領全黨和全國各階層民眾投身抗戰,以正確的謀略和高超的斗爭藝術成功地駕馭了當時特殊的形勢,展現出過人的遠見、膽略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