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習時報》發表《葉挺:在烈火和熱血中永生》一文,指出葉挺是“四八”烈士,人民軍隊的創建者之一,在1988年中央軍委確定的36名開國軍事家中名列第13位,是我黨我軍擁有特殊地位的老一輩革命家、杰出的軍事家。從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的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到抗日戰爭時期威名遠揚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一生功勛卓著,周恩來贊揚他“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論持久戰》是關於以弱戰強的理論。毛澤東寫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系統總結中國革命戰爭中以弱戰強的經驗教訓,為寫作《論持久戰》奠定了其他人難以具備的認識基礎。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我黨早期隱蔽戰線上,周恩來在上海建立的中央特科,因戰果顯赫而榮獲“伍豪之劍”(周恩來曾化名伍豪)的美譽。在周恩來的正確領導下,中央特科雖然也從事一些“暗殺”活動,但卻防止了“紅色恐怖”,從而很好地擔當了當年中共中央機關的“貼身護衛”。
本期連載:《一顆子彈與一部紅色經典》 作家出版社 高建國 著 共和國65歲華誕假日,我從上海趕往蘇州,去尋找一顆子彈。1939年9月21日,這粒長2.8厘米、底部直徑0.7厘米的彈丸,從“忠義救國軍”一支蔣(美)式0.3吋步機槍中射出……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特別是“江抗”東進在上海近郊和東路地區連續予日偽以沉重打擊后,上海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抗戰熱情空前高漲,一大批城市青年學生、工人、店員和市民踴躍參加新四軍,僅上海市先后就有兩萬余人參軍,其中不乏豆蔻年華的青年女學生。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到陝北訪問。這是周恩來和聶榮臻在西征前線遇到斯諾時熱烈握手的情景。
一、斗志昂揚的武漢抗日宣傳周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入中華大地,戰火燃遍大半個中國:北平陷落,戰火燃至上海,南京失守……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她的兒女們在覺醒。北平數萬學生往南流亡,沿途用各種形式宣傳抗戰,到達長江重鎮武漢。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漳州戰役是毛澤東、周恩來雙星定位的歷史起點 1932年毛澤東親臨指揮的漳州戰役,在不少黨史著述中並沒有作為一段重要歷史來敘述,因為它就是打了一場勝仗,並沒有凸顯出多麼重要的歷史地位。本文試圖從宏觀黨史的角度,來談談漳州戰役對毛澤東與周恩來關系的影響。
1956年6月14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編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科學家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作大會主題報告———《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
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全黨的工作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軍隊也不例外,在有了全國政權的政治基礎及經濟基礎的條件下,我軍建設即相應的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也就是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
漳州戰役是毛澤東、周恩來雙星定位的歷史起點 1932年毛澤東親臨指揮的漳州戰役,在不少黨史著述中並沒有作為一段重要歷史來敘述,因為它就是打了一場勝仗,並沒有凸顯出多麼重要的歷史地位。本文試圖從宏觀黨史的角度,來談談漳州戰役對毛澤東與周恩來關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