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從早期熏陶看毛澤東、周恩來的文化特質 [摘要]毛澤東、周恩來誕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從小就面臨沉重的歷史、社會和家庭難題,他們在家鄉受到的早期教育,特有的社會、家庭、文化影響和環境熏陶,在其成長歷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從而使他們形成了較為相同的文化特質,即: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不懈進取的奮斗意識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超乎尋常的求知欲,善於慎思明辨﹔腳踏實地的求實作風和不因循守舊的創新意識﹔大公無私、純朴善良、愛憎分明的性格。這些文化特質,為日后他們的成長道路,准備了良好的條件和豐富的元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標題:“別把我和群眾隔開啊!” 周總理穿著短袖衣,微笑地向群眾走來。 周恩來總理在視察高粱和水稻雜交試驗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作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其一室之治,關乎家國天下之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考察時要求黨員干部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黨奉獻。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用忠誠和汗水鑄就的。
“難忘恩來,懷念總理”,每年1月8日、3月5日前后,人們都會以各種方式紀念周恩來同志。時至今日,一聲“周總理”,依然讓多少人聽之心潮澎湃,聞之熱淚盈眶。
讀了這篇《舉輕若重的偉大公仆》,不禁再一次為周總理那崇高風范和偉大人格所折服。文中列舉的事例讓我們讀到他舉輕若重的背后,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執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貞不渝,對人民群眾的深沉情懷,對革命工作的高度負責。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刊發的筆談,摘編自作者2015年3月4日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全國黨建研究會聯合召開的“學習周恩來同志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德座談會”上的發言。) 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說起周恩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名字、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刊發的筆談,摘編自作者2015年3月4日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全國黨建研究會聯合召開的“學習周恩來同志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德座談會”上的發言。) 周恩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名片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冷溶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和精神楷模。
北京東郊五方橋南,人民日報社新落成的印務中心大氣、現代。 在一層大廳,88歲的范守田隔著櫥窗玻璃,看著自己當年親手排出的人民日報創刊號,思緒又飛回到70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初夏。
原標題:向周恩來學演講 河北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 周恩來第二天就趕往災區, 慰問受災群眾, 鼓勵他們 “ 奮發圖強! 自力更生! 發展生產! 重建家園!” 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周恩來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對象,發表了許多精彩的演講,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通俗、真誠,給人鼓舞和力量 周恩來精於演講,深諳演講之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