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周總理時間很長了,那時候很小,大概19歲那年就認識了。那時候,我幾乎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一個孩子,在一個朋友家裡吃飯,正好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他們可能認為我一定知道他是哪一位,所以根本就沒介紹。
大禹,是中華民族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勤勞、勇敢、智慧的代表。大禹勞身焦思、艱苦奮斗,因水之力,改堵為導﹔造井示民,賞功誅惡﹔納言所諫,舉賢任能﹔沐首捉發,嚴以律己。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記﹔有些人活著時便被人忘記,甚至被人厭惡。然而,還有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會被人忘記,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周恩來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長說過:“我這輩子隻怕兩個人:怕毛主席的威嚴,怕周總理的認真。”他所說的“怕周總理的認真”,就是周恩來嚴肅或嚴厲的批評。
一、問題的提出 “周恩來是南開學校唯一免費生”的提法最早始於上世紀 70年代末。有學者指出:“由於他(周恩來)家庭經濟困難而學習成績優異,經教師推薦,學校主動免去了他的學費、雜費。
周恩來被人民群眾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為什麼能贏得人民這樣的稱贊?他為什麼能管理好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情最為復雜的大國的國務?這既與他的忠誠分不開,也與他的一個思想方法有關。
周恩來自12歲那年離開江蘇淮安去東北求學,然后投身革命,直到78歲在北京去世,整整66個春秋,雖然思鄉成病,但一直沒有回過故鄉。他不僅自己不回去,也不准自己的弟弟周恩壽回去,成為周恩壽終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