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人民的人,人們永遠愛戴他、尊敬他、懷念他。周恩來同志就是這樣的人。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便帶領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在習近平領誓下,中央政治局常委面對鮮紅的黨旗庄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的出生地江蘇淮安,是淮劇的發源地,也是淮劇流傳的最主要地域。周恩來在此地長大,對淮劇有著不解的情緣。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革命烽火旺燃的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少有車輛,領導們外出辦事,或是轉戰千裡行軍打仗,大都是靠騎馬或步行,偶爾也騎自行車或乘汽車,因此留下了些許軼聞趣事。 一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1937年1月,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延安。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青少年時代起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樹立了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關心國家的安危、民族的苦難和人民的疾苦,致力於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和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開國元勛。新中國成立后,身為政務院、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同志,領導開展了預防和治理自然災害,扶貧救災、抗震減災等工作,成效顯著,人民至今深深敬仰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和人格魅力。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74年5月30日,周恩來和毛澤東握手。這是兩位偉人的最后一張合影 周恩來燃盡了生命之光,他與葉劍英最后一次談話 1975年12月,周恩來進入了斷斷續續的昏迷狀態,醫療組的專家們感到周恩來的病情已到了最后階段。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嚴重損害了周恩來的健康。通宵達旦的工作,使周恩來心臟出現了問題,繼而他又受到癌症的侵襲,於1974年6月1日住院治療。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陳丕顯對周恩來十分敬仰,恰似學生對師長的敬重之情。他曾在一篇回憶周恩來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我和我的許多同輩人一樣,越來越感覺到:周總理是參天的大樹,我們只是在他的濃蔭下生長的矮小灌木。
1951年,“六一”兒童節,毛澤東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八一學校學生左太北、宋勤等七名少先隊員代表,接受了優秀作業獻禮,並勉勵同學們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做革命的下一代。 編者按: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
編者按:《世紀橋》發表文章《周恩來對人民大會堂的最后訣別》。文中記述人民大會堂是中國黨和國家政治外交活動的中心,是周恩來經常處理國務和外事的地方,這裡發生和處理過的事情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