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戰火點燃之后,中南海的燈光就很少熄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偉人的目光,都關注著朝鮮的天空。
圖①黑色“大個子”就是當時中共代表團公開使用的“大電台”,但必須經過國民政府同意才能使用,中共代表團曾多次申請使用卻遭到拒絕。為了與延安聯絡,中共代表團隻得使用自制“機要小電台”,也就是“秘密電台”。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參加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周恩來同志的輝煌一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了卓著功勛。
1932年夏,國民黨當局調集重兵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其戰略部署是先進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得手后再全力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
這是1946年9月,粟裕同志在“七戰七捷”后,返回淮安華中軍區司令部時的留影。 1948年7月9日的華北《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條重大新聞,標題為:“華東人民解放軍豫東大捷/殲敵一個師一個旅/俘敵兵團長區壽年師長沈澄年,正圍殲整二十五師及第三快速縱隊”。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周恩來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程潛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會議還決定周恩來主持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設想:新中國成立后,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已經基本結束,軍隊不需要再保留那麼多了﹔在內政和外交上有著豐富經驗的周恩來,也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工作中,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重建家園上來。
周恩來聽完后說,令尊陸大畢業,后在保定軍校執教,還當過段祺瑞的參謀次長,故舊門生不少,桃李滿天下。你的社會關系不少呀!今后你要和他們多接觸,主動和他們聯系,做好國民黨上層的統戰工作,動員和推動他們共同抗日。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策反國民黨東北守軍紀事 上世紀50年代初,鄭洞國(左三)等與陳賡(右一)合影。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除在軍事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外,在政治上也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瓦解敵軍的工作。
進入《建國的那些人與事——旭日東升》何虎生 主編 當代中國出版社 編者按:近日,黨史頻道推出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何虎生主編的《建國的那些人與事——旭日東升》一書。本書截取新中國開始籌建至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這一歷史時段,重點記述了各民主黨派應中共之邀齊聚北京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制訂《共同綱領》,確定國都、國名、國旗、國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歷史過程。
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在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同時,對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重要城市進行狂轟濫炸。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無差別轟炸的重點即轉向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后方地區,重慶成為抗戰時期遭受日軍大規模轟炸持續時間最長、轟炸次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