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代表中共的周恩來與蔣介石進行過許多次談判。無論是蔣介石用老鄉、封官還是許願的方法拉攏,還是用“威權”進行壓制,周恩來總能應對自如,不為所動。
正在練習防空臥倒的紅一方面軍騎兵部隊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博物館裡,陳列著幾支破舊的用於空襲報警的土銃土炮、對空射擊的老式步槍,還有土制的防毒氣口罩、護目鏡及防空防毒文件。在蘇區黨政軍機關舊址及蘇區村鎮老祠堂旁邊,存留著一座座深邃的老式防空洞。
曠繼勛像 曠繼勛(1897—1933),原名大勛,號集成。中國共產黨早期高級將領,高級軍事指揮員。
1927年9月上旬,流淌著祖輩血淚的汀江,漾起了希望的笑靨。人們從汀江河畔的各個山村涌向上杭縣城,從縣城的大街小巷走向街頭,手舉五色三角旗,敲鑼打鼓、興高採烈地歡迎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南昌起義軍。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55年,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分別被授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師以上,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旅、支隊以上,解放戰爭時期軍以上干部。在1052名開國將帥中,同時獲得這3枚一級勛章的共有142人,其中少將僅14人。
羅登賢原名羅舉,在香港、廣東工作時化名光生,在中共滿洲省委工作期間化名達平,黨內報告中也稱光生,在上海被捕時曾化名何永生,1905年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南庄區紫洞鄉隔巷村一戶貧苦人家。羅登賢是我國著名的工人運動領導者和東北抗日戰爭初期中共滿洲省委的主要負責人。
彭德懷、賀龍、聶榮臻元帥在肖勁光大將陪同下檢閱首批海校學員 肖勁光、張學思兩位校長研究教學方案 坐落於大連市老虎灘畔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它與共和國同齡,被譽為“海軍軍官搖籃”。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周恩來 1925年4月26日,廣東梅縣商會召開歡迎東征軍大會。中坐者為周恩來。
核心閱讀 1934年12月至1935年初,黨中央領導層圍繞中國革命軍事路線、戰略方針轉變先后召開了通道、猴場、黎平三次會議,確定了正確的戰略轉移方向和作戰方針,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改組了黨的領導成員,逐步確立了毛澤東對黨和軍隊的領導權,保証了中央正確軍事路線的執行,為即將召開的遵義會議做了准備。 實現“轉兵”的通道會議 1934年10月,中央機關與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撤離,計劃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湘西,然后再創建新的根據地。
馮白駒(1903-1973) 馮白駒(左二)與戰友們在一起。(資料圖片) 編者按 紅色七月,緬懷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