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我黨早期隱蔽戰線上,周恩來在上海建立的中央特科,因戰果顯赫而榮獲“伍豪之劍”(周恩來曾化名伍豪)的美譽。在周恩來的正確領導下,中央特科雖然也從事一些“暗殺”活動,但卻防止了“紅色恐怖”,從而很好地擔當了當年中共中央機關的“貼身護衛”。
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是每年全國人代會的一項重要議程,體現了政府向人大負責的憲法精神。在全國人代會上,先后有六位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華國鋒、趙紫陽、李鵬、朱镕基、溫家寶)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周恩來是新中國的開國總理,同時兼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主席,長期主持全國政協工作,為人民政協的建立和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良好的組織奠基 周恩來對人民政協的貢獻首先體現在對人民政協組織的籌備和創建上。
“文化大革命”是20世紀60年代中華大地上發生的一場以內亂為基本特征的“左”傾政治運動,為害頗深。面對突如其來的“革命”風暴,當年的周恩來深知必須做“弄潮兒”,既不能旁觀,又不可阻擋,隻有因勢利導,作韌性的努力,進行艱難曲折的抗爭。
中國民族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綱領、方針和政策,開辟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引導各民族人民走向解放和繁榮。
1949年10月10日出版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國務活動家周恩來同志,由於長期工作勞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折磨摧殘,終於過早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黨、人民和他的戰友和同志們。哲人雖逝,風范和業績永存。
《刊授黨校》雜志曾刊發《周總理如何運用數字》一文,其中提到,周恩來通過兩組數字,講透了民族團結合作的必要性、民族團結合作對發展中國的重要性。現將內容摘錄如下: 周恩來說:“國家大,這個家不好當﹔領導上必須注意算賬。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筆者因為工作關系曾經與周恩來生前副衛士長張樹迎(已故)、衛士高振普多有交往,並聆聽了他們敘說的晚年周恩來用他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薦鄧小平接班和要鄧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跡。 “你這一年干得比我強!”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的發生,已經在事實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本文摘自《周恩來生平全紀錄》,江明武著,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1966年,正當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地准備執行國民經濟的第三個五年建設計劃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斷了全國經濟建設的進程。以林彪、江青為代表的野心家、陰謀家,為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宣揚“隻要革命抓好了,生產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去”,挑動群眾“停產鬧革命”,把國民經濟推向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