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的長征隊伍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罪犯”被押解著參加長征。他被監視使用,備受煎熬,但仍然樂觀豁達,積極參加宣傳工作,后經周恩來解救才重獲自由。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一代偉人周恩來出生於書香世家,根據當時的習慣和傳統,他要取好多名字。后來從事革命事業后,又由於斗爭的需要,還用了一些化名,這些名字都有一定的來歷或有趣的含義。
1917年9月,19歲的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后,抱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信念,赴日本留學,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異國,准備通過學習日語后,成為官費留學生。他把考進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和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作為升學的目標。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是一件發生在1955年,由台灣當局主使,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政治謀殺事件。這一事件中,中國及越南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的代表團部分工作成員以及一同前往的中外記者共11人,乘坐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因人為破壞爆炸失事,機上乘客全部遇難。
編者按:周恩來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聖、大智大勇、鞠躬盡瘁。他出身名門,卻是苦難童年﹔從小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求索救國救民真理﹔拒絕蔣介石委任要職,發動組織指揮上海工人運動和南昌起義,實施戰略大轉移,力主毛澤東進黨中央領導核心﹔處置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赴國統區與蔣介石斗智斗勇,艱難推進民主進程﹔開國前夜,秉筆起草《共同綱領》,籌備開國大典,組建政務院,運籌抗美援朝,編制“一五”計劃﹔代表新中國走上國際舞台,打開外交局面,實現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撐危局,殫精竭慮保護干部,千方百計維持經濟運轉,果斷處置林彪事件﹔病魔纏身的晚年歲月,同江青一伙較量,把鄧小平重新推上前台——這些歷史的內情或迷局,生動再現了一代偉人的真情與風採。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鮮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偉人周恩來平生愛花。 1991年10月,筆者為籌建淮安周恩來紀念館赴京,在北京西黃城南街拜訪從1949年始在周恩來身邊做了5年貼身衛士的韓福裕,問及周恩來是否愛花的事。
﹝作者簡介﹞徐行,歷史學博士,教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本文為南開大學2012年亞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AS1207)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周恩來與陳雲的工作作風和行政風格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們共同具備和發揚了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民主團結、謙虛謹慎、艱苦朴素、清正廉潔的作風﹔他們共同具有勤政敬業、任勞任怨、謙虛謹慎、舉輕若重、注重調查、深入群眾、堅持原則、嚴格管理等優秀的行政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