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縱覽》刊發肖榮華署名文章《周恩來關懷革命后代的故事》,其中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在戰爭年代,周恩來夫婦為了革命事業東奔西走、出生入死,連續兩次失去了腹中的親骨肉,鄧穎超也因此落下病根,無法再生育。
永懷路情思 3月5日,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周恩來紀念館,看到了西廳的牆壁上,有一行蒼勁的大字“俯首甘為孺子牛”。我一下子明白了,這是魯迅先生的詩句。
我認識周總理時間很長了,那時候很小,大概19歲那年就認識了。那時候,我幾乎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一個孩子,在一個朋友家裡吃飯,正好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他們可能認為我一定知道他是哪一位,所以根本就沒介紹。
我記得我父親老舍和周恩來是同一輩人。很多人問周恩來高壽,周恩來一般這麼回答,他說:“我和老舍、王統照、鄭振鐸同庚”。
學習周恩來精神,推進偉大事業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大家早上好! 在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12周年之際,在總理的家鄉,召開學習周恩來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大會,很有意義。 毛澤東在1943年9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曾經說過,恩來同志有三大長處:一是對敵斗爭勇敢,二是對工作拼命,三是廣泛的群眾聯系。
12月17日晚,楚州中學邀請周總理故事情景報告團來校演講,重溫周總理光輝一生。 報告用“周恩來的延安之行”、“一件軍大衣的故事”、一雙布鞋、一輛軍車等周總理生前的六個故事串聯,以真實生動的生活事例和珍貴的影像資料再現了周總理光輝的形象。
我國搞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都是周總理領導的。一次我跟駐京外國記者談話,我就說我們這些科技人員都很懷念周總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繼續同國民黨談判合作抗日問題。
一、“周公館” 1946年,在我黨與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期間,上海思南路107號(現為思南路73號)的大門上,釘有一塊銅牌,上鐫有三個大字:“周公館”。銅牌下端還有一行英文字,直譯就是“周恩來將軍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