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九軍、三十軍和總部及五軍共21800余人,組成西路軍,揮師西征,執行中共中央的寧夏戰役計劃,以圖向西打通聯系蘇聯的國際通道。新四軍一代名將陶勇當時年僅24歲,任九軍教導師師長。
本文摘自《大智周恩來》胡長明 中共黨史出版社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哲學問題,而這個哲學問題又集中在對死亡的看法上,對死亡的態度恰好是對生的態度的反証。懼怕死亡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患得患失,憂慮重重﹔而不怕死亡的人才能樂觀進取,力爭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無限的事業。
我和賀龍1942年結婚后,就不斷聽他談起以前的經歷,特別是在“文革”中,賀龍和我被關押期間,對我談的更多,其中有不少是他與周恩來同志的交往。 (一) 周恩來與賀龍第一次見面,是在“八一”南昌起義前,即1927年7月28日的傍晚,由周逸群同志陪同,周恩來到了賀龍駐地。
《黨史縱覽》刊發肖榮華署名文章《周恩來關懷革命后代的故事》,其中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在戰爭年代,周恩來夫婦為了革命事業東奔西走、出生入死,連續兩次失去了腹中的親骨肉,鄧穎超也因此落下病根,無法再生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97年秋季的一天,我走過漆黑的地下通道、爬上充滿陽光的樓層,終於找到了事先約定的房舍、北京安定門外的東河沿,輕輕按響了門鈴。 門由一位中年婦女、胡絜青老人的保姆開啟。
不管世人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如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周恩來是一位世界級的偉人。周恩來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所罕見”的偉人,原因固然多種多樣,但毫無疑問,與他的精神品格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
《走近周恩來》作者 權延赤 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推出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權延赤編寫的“權延赤紅色經典書系”三冊。包括作品《紅牆深處》、《衛士長談毛澤東》、《走進周恩來》。
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的人字形附館和牌樓式的景門,呈“八一”圖案。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2 萬余人的革命武裝,舉行南昌起義,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歷史。
著名黨史專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做客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論壇,與網友暢談毛澤東的豐功偉績。石仲泉長期從事對偉人的研究,在訪談的過程中他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三位偉人,以及他們之前的關系有著獨到的“點評”。
周恩來是20世紀的偉大政治家之一,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他對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他精力充沛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他謙虛謹慎、周密細致、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一直深深地留在億萬人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