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爆發后,張學良曾說:“我和虎城兄膽大包天,把天給捅了個大窟窿。現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掌握在我們手裡,我們大家都要負責。
本文摘自《打入蔣介石侍從室》,夏繼誠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周恩來高瞻遠矚,向段伯宇提出:你要想辦法打入到蔣介石那裡去 周恩來於1939年2月16日離開重慶,到浙、皖、贛、湘、桂視察了兩個半月后,於5月1日飛返重慶。 這時,重慶的政治氣氛已經逆轉,反共聲浪甚囂塵上。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抗戰勝利后,中國人民面臨兩條道路、兩種前途的抉擇。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團結,毛澤東攜周恩來、王若飛等不顧個人安危,於1945年8月28日飛抵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為期43天的重慶談判。
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的周恩來 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到“旅歐共青團”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都有著20歲左右在歐洲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大都在上世紀初留法勤工儉學;他們的名字在中國近現代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輝: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趙世炎、王若飛、李富春、陳毅、聶榮臻、蔡暢、陳延年、李立三、李維漢、徐特立、何長工,他們不僅在國外學習了先進的知識,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更認清了革命的方向,成為較早投身於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先驅。 這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是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三人。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898年,周恩來出生於江蘇淮安一個書香門第。據《周氏家訓》記載,周家規定男孩“五歲入家塾,習顏體”,即周家5歲男童要被送進家塾館讀書,並學習寫顏體。
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紀念日。小編整理了總理的罕見老照片,一起來緬懷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的一生。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的一個“紹興師爺”之家。他自幼在嗣母陳氏的指導下學習經典名著,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底。
連載:《大智周恩來》 作者:胡長明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談判是政治斗爭的重要形式,談判桌上雖不見硝煙彌漫,但唇槍舌戰也足以令人心力交瘁。沒有堅強的意志和高超的斗爭藝術,不說上不了台盤,要想克敵制勝則是絕對不可能的。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共的秘密工作,即使放在世界范圍內比較,也堪稱成績一流,特色獨具。其中蘊含的文化基因,更是彌足珍貴。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的長征隊伍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罪犯”被押解著參加長征。他被監視使用,備受煎熬,但仍然樂觀豁達,積極參加宣傳工作,后經周恩來解救才重獲自由。